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陸玲
實際上,證券分析師行業流動性一直較大,跳槽頻繁最近幾年來許多券商都加大了研究所的規模和投入,尤其是一些中小券商,通過重金挖角明星分析師實現了品牌效應以及傭金規模的快速增長
一般分析師在碩士畢業后,走研究助理—分析師—高級分析師—資深分析師—首席分析師這個路徑,過程中可能會轉買方,比如公募跳槽是分析師升職加薪的最主要方式整體而言,分析師30歲—35歲這個區間很關鍵,做得好可能在研究所帶團隊,轉投資等,做不好則將被末尾淘汰,轉投顧也是有的有分析師對《財經》記者表示
券商研究所人才高頻流動的背后,反應的是整個券商行業激烈的競爭格局,不少中小券商欲憑借研究所的品牌效應實現證券經紀業務的逆勢突圍。
安信研究所的新老交替
最近幾天,安信證券研究所一批年輕首席正式亮相包括有色鋼鐵行業首席研究員覃晶晶,科技通信行業首席張真楨,電新團隊首席胡洋,食品飲料行業首席趙國防,機械行業首席研究員郭倩倩,計算機首席夏瀛韜等
這些年輕首席的從業經歷并不算太長時間例如2017年剛剛走上職場之路的覃晶晶,先在上海有色網從事產業研究,后在興業證券研究所工作一年如今入職安信研究所,一躍成為行業首席但是,《財經》記者查閱公開資料沒有找到一份她的獨立研究報告截至發稿,覃晶晶在協會上的執業崗位是一般證券業務,而非證券投資咨詢
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張真楨2020年初開始在新時代證券工作,執業崗位是一般證券業務2021年初,跳槽到西部證券,于當年8月31日取得證券分析師資格僅三個月后,張真楨又加盟安信證券,成為科技通信研究行業首席研究員
胡洋2020年4月9日取得了證券分析師資格,2021年12月9日,跳槽安信證券成為電力設備及新能源行業團隊首席,僅用一年半的時間就實現職業生涯的飛躍夏瀛韜于去年9月29日剛取得分析師資格,三個月后,跳槽安信證券成為首席同時,安信證券新加盟的多位研究員來自于華安證券
根據中證協數據,去年以來,有17名分析師加入安信證券研究所,僅2021年12月就有8名分析師加盟2020年底,安信證券的分析師人數是72名,到現在已經減少至53名,凈減少19名目前,安信研究所分析師人數位列行業第23名,落后于華創證券,浙商證券,東吳證券等一眾中小券商研究所
實際上,過去這一年,安信證券遭遇了大量分析師的跳槽,其中包括多位知名分析師安信證券研究所所長兼計算機行業首席分析師胡又文,軍工首席分析師馮福章,有色金屬行業分析師齊丁等8名首席先后出走12月,安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果加盟中信建投,擔任董事總經理,研委會副主任,首席策略官
目前,安信證券研究所執掌人為邵琳琳邵琳琳是安信老將,2011年畢業后即加盟安信證券研究中心,2013年成為證券分析師,迄今在安信證券工作了10年,擔任分析師8年
安信證券為何會上演集體離職潮業內人士向《財經》記者分析,可能來自激勵機制以及業務轉型與此同時,同行的挖角也是重要原因
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安信證券實現分倉傭金2.2億元,同比增長59.48%行業排名第17名大量知名分析師的離職是否會影響安信證券研究所未來的傭金收入
去年至少33名首席分析師跳槽
賣方研究人才高頻流動并不罕見,但2021年以來研究所負責人和首席經濟學家也頻頻尤為引人關注。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至少已有33名首席分析師離職跳槽,其中至少有10家券商的研究所負責人出現變更。
前述分析師告訴《財經》記者,市場對于研究人才的需求增加,是賣方機構人才流動的重要原因,最近幾年來許多證券公司都加大了研究所的投入,尤其是中小券商不斷擴張,挖人大戰越發激烈。
就分析師個人職業規劃而言,選擇離職一般是奔著更好的平臺和更高的薪酬去現實中,在原團隊漲薪很難,所以很多年輕的分析師做兩三年就跳槽,薪資會上個臺階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賣方研究行業組團跳槽現象較為明顯作為研究所的領軍人物,所長的出走往往引發團隊整體變動
比如伴隨著安信證券原研究所所長胡又文轉會民生證券,多位行業分析師也一同轉會民生證券,在方正證券研究所原所長楊仁文加盟國海證券后,6名行業首席分析師也集體加盟國海證券,跟隨紅塔證券原研究所所長任志強入職德邦證券的,還有紅塔證券原機械行業,輕工制造行業首席分析師。。
從行業來講,流動性高是一個正常的現象太平洋研究院院長黃付生曾向《財經》記者表示,研究所本質上是一個人的生意
老將出走,新人就要挑起大梁最近幾年來,證券研究分析行業出現了不少年輕面孔,一批90后甚至95后分析師逐漸嶄露頭角
從2021年的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評選的獲獎情況來看,30位行業第一名分析師中,有3位90后,分別是浙商證券銀行首席梁鳳潔,長江證券家電首席管泉森,國盛證券計算機首席劉高暢。
有行業人士認為,按照研究生25歲畢業起算,工作3年—6年至30出頭當上首席分析師也算正常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證券分析師至少要經歷一次資本市場完整的牛熊交替,年輕分析師恐缺乏經驗
對此,有分析師則認為,年齡并不重要,股齡才是關鍵她告訴《財經》記者,有一些年輕人在上學的時候就開始接觸股市,積累實盤操作經驗
她認為90后分析師有幾點優勢:一是年輕,有更充沛的精力和身體素質,對于高強度的工作吃得消,二是在面對變革的時候,敏感度和理解速度可能會更快,比如新消費領域,元宇宙領域等,三是部分90后還沒成家,可以投入更多的時間去搞研究。總體而言,固體廢物部門的現金流狀況穩步改善,特別是在可再生資源部門,現金對現金比率為97%,同比增長3%。
分倉傭金江湖生變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截至2021年底,國內129家證券公司中,有分析師的券商有99家,行業分析師總人數為3428人,較去年底減少了100多人。固廢板塊,根據WIND數據,2021年前三季度,大固廢板塊營收達1098.2億元,同比增長19.3%;歸母凈利潤55億元,同比下降38.5%,主要原因是啟迪環境前三季度凈虧損47億元;剔除其極端影響,歸母凈利潤91億元,同比增長8.5%;現金流方面,固廢板塊2021年前三季度收于88%,下跌2pct同比;凈營運現金流/營收比率為6%,同比下降7%。資產負債率方面,2021年前三季度固體廢物行業整體資產負債率為51%,同比增長5%。
其中,分析師數量超過百人的機構有10家除了三中一華,國泰君安,海通證券,廣發證券,申銀萬國,興業證券與長江證券的分析師數量均超過了百人,分別為109人與117人分析師數量超過50人的有25家券商,占比25%超過10人的券商有68家,占比69%
從具體券商看,被稱為投行貴族的中金公司以189名的分析師數量位居榜首這一排名也超出市場意料中信證券,國泰君安分別以150名與138名的人數位列其后老牌研究所申銀萬國以128名的分析師數量位列第四海通證券有120名分析師,位列第五長江證券與廣發證券分別以117名并列第六
對比分倉傭金數據可以看出,研究所人數排名TOP10的券商中,有九家也是傭金市場的TOP10以2021年上半年數據對比,分倉傭金最多的是中信證券,其次是廣發證券海通證券與國泰君安也分別以3.60億元與3.46億元的傭金收入位列第七和第八名
2021年分析師數量逆襲成為行業第一的中金公司,在傭金排名上效果明顯去年上半年實現傭金分倉3.45億元,位列行業第八而其在2020年底,傭金排名是第14位
但是五家頭部券商之一的華泰證券傭金收入排名卻未能擠入前十華泰證券上半年實現分倉傭金2.86億元,位列行業第13名2020年底,其傭金收入排名是第11名
招商證券的注冊分析師只有89名,業內排名第12位但是在去年上半年卻實現了3.76億元的分倉傭金,位列行業第五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型券商長江證券,興業證券,中泰證券在分倉傭金上表現十分亮眼長江證券在去年上半年分倉傭金達到了4.99億元,位列行業第三與排在第二的廣發證券差距甚微興業證券,中泰證券的分倉傭金排名分別是行業第六名和第九名
實際上,近幾年一些中小券商正重金打造研究所,試圖使其成為公司整體發展的突破口此前,一些中小券商通過重金挖角明星分析師實現了品牌效應以及傭金的快速增長這種方式隨后也被諸多中小券商效仿
從分倉傭金上看,這種方式已經有所見效例如開源證券,2019年底,孫金鉅加盟開源證券,出任總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長一年的時間組建了120人的研究團隊2021年上半年數據顯示,開源證券2021年上半年實現分倉傭金0.99億元,同比增長12倍華林證券,浙商證券,聯儲證券等一眾小券商的分倉傭金增長幅度均翻倍
可是,并不是砸錢就一定能成功,砸錢只是第一個階段行業中已經出現了通過高薪挖角迅速崛起但后勁不足的案例高薪引援雖然可以在短期內豎起招牌,但是想要留住人才,還是需要足夠長的時間積累打造一家成功的券商研究所,不僅需要有效的薪酬激勵機制,還需要扎實的研究功力積累,以及良好的銷售團隊合作
要琢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finance/19850.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