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開始,”三道紅線”壓頂,如何在求發展和嚴監管中尋得均衡是擺在房企面前的首要命題。
3月36日,大發地產在線上業績會上,率先交出了自己的成績單。這是一份堪稱范本的答卷。截至2020年,大發地產凈負債比率下降17個百分點至61%,剔除預收賬款的資產負債率降至69%,現金短債比與2019年持平,為1.4。
三項指標零踩線,大發地產成功步入“綠檔”。
與此同時,這家新貴房企依然在高速發展,保持強勁盈利能力的同時,大量優質土儲布局也讓市場對于大發地產的下一站有了很多的期待。
大發地產為何能又快又穩?透過一片數字矩陣我們似乎能找到其業績密碼。
核心區域優勢顯著
限價政策下房企的盈利空間進一步被壓縮,毛利下行成為常態,大發地產卻憑借產品端的優勢逆勢實現“量價齊升”。
7月2日,大發地產發布2021年前6個月未經審核營運數據。公告顯示,今年1-6月,大發地產與附屬公司及聯營公司實現累計合同銷售金額約258.09億元,較2020年同期上升約130%;累計合同銷售面積約159.04萬平方米,平均銷售價格約為每平方米16228元。
在克而瑞研究中心正式發布《2021年上半年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TOP200排行榜》,其中,大發地產位列全口徑銷售榜第70位。并且,據統計,大發地產已經完成全年目標銷售額的約71.7%,目標完成率行業領先。
在2020年業績發布會公告中,其合同銷售額約為303億元,同比增長44%;合同銷售面積約20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2%;合同銷售均價為14826元/平方米,同比增長9%。
報告期內,大發地產實現營收91.88億元,同比增長24%;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19%至7.15億元;毛利潤則同比增長13%至19.18億元。
長三角的深耕成為大發地產業績的重要來源。數據顯示,2020年,大發地產來自長三角的合同銷售額占比達到88.3%,來自成渝都市圈的占比則為1.9%。
從拿地情況來看,大發地產依然在不斷鞏固自己核心區域的優勢。2020年,大發地產全年新增22個項目,新增總建筑面積約279萬平方米。其中,74%的新增面積位于長三角,剩余26%則位于成渝都市圈。
管理層在會上透露,目前大發地產在長三角地區已經進入了21個城市,公司在長三角及成渝都市圈運營的項目數量達到83個。截至2020年末,大發地產總土儲約670萬平方米,總土儲貨值約1000億元,長三角占比超80%,成渝都市圈土儲貨值占比則為12.5%。
進入2021年,大發地產繼續在土地市場精準“狙擊”。公司一季度先后獲取了溫州、麗水等地。這也是大發地產首次進入麗水,“我們2020年在麗水參拍了二宗地,這次終于成功獲得該項目,可以說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按照規劃,大發地產戰略布局將調整為1+1+X,“長三角和成渝地區是我們的經營基地,是深耕的地區。但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也會擇機進入其他區域,”管理層在會上表示。
持續加碼核心區域優勢,尋求更多機會城市,兩手抓的大發未來業績來源將更多強勁而多元。
沖擊360億銷售目標
在深耕長三角和成渝都市圈的定位下,大發地產將其2021年的銷售目標定為360億元,較2020年增長18.81%。
在行業增速放緩的情況下,大發地產依然在尋求高質量下的高增長。
對于這個目標,管理層顯得頗具信心,甚至認為這是個較為保守的數字。其信心一方面來自于2020年向上的業績和向下的負債指標,另一方面則來自于公司的城市分布及可售貨值。
按照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廖魯江的設想,包括南京周邊、揚州、鎮江在內的蘇中地區2021年會有一些亮眼的表現,而成都地區在2021年的業績中將會是一個重要的新增長點。
關于可售貨值的情況,廖魯江在業績會上透露稱,2021年大發地產的可售貨值大約在650億元左右,其中新增供貨有520多億元。若按時間分割,2021年上半年的銷售情況可占公司整體供貨的55%。
“二、三季度是高峰,這個和我們對市場的判斷以及市場的時間點是匹配的。也就是說,我們銷售的高峰期是第二和第三季度,這兩個季度占到73%”,廖魯江如是說道。
這也意味著全年去化達55%即可實現銷售目標,對于大發地產來說不難實現。據統計,截止2021年6月30日,大發地產已經完成全年目標銷售額的約71.7%,目標完成率行業領先。可以預見,到年底再次超額完成業績不難并不困難。
除了對既有區域的深耕,保持高周轉也是大發地產的發展策略之一。據管理層透露,大發地產目前的項目平均開盤周期為5.7個月。
快速的回款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大發地產的現金流水平。截至2020年,該公司總現金約為73億元,同比增長55%,在總資產中的占比超20%。
大發地產同期債務總額為126.5億元,來自銀行方面的借款數額為50.4億元,占比近40%。該公司銀行總授信額度約250億元,未使用額度為116億元。
債務結構持續優化
與此同時,大發地產的債務結構也在持續優化。
截至去年底大發地產中長期債務的占比達到60%,短期償債壓力較小。其中,2年期債務的占比為36%,3—5年以及5年以上的債務占比分別為12%。
業績會上,談及信托融資“兩壓一降”對公司的影響,大發地產管理層直言,“對公司的融資和業務壓力不大。”
管理層表示,大發地產在2020年初便主動調整境內外融資比例。截至2020年,公司在境外融資的比例約為44%,境內占比則為56%,比例相對較為均衡。另一方面,大發地產于2019年開始降低信托類的融資,公司信托規模在2020年末僅占融資余額的8%。“公司境內的融資主要是以銀行長期限的開發貸為主,超過了境內融資余額的70%。一方面大幅降低了我們的融資成本,另外一方面也優化了我們的負債結構,公司的抗風險能力也更強”。
“大發地產在2020年與多家銀行開啟了戰略合作,公司在積極管理和優化債務結構,以保持綠線經營狀態。”大發地產管理層在業績會上坦言。
廖魯江也表示,保持綠線經營是大發地產實現穩健經營、提速增效的基本保證,“改善財務結構、降低財務費用,這樣才能持續改善我們的毛利率和凈利率。”
年報數據顯示,大發地產2020年毛利率約為21%。按管理層設想,未來公司仍將保持毛利率在20%以上。
為了提升毛利率,大發地產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持續加強投資研判能力;打造產品力,提升產品性價比;提升采購效率,降低成本;實現營銷管理和管理團隊的集約化;持續降低融資成本。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finance/15852.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