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日前印發《關于深入推廣福建省三明市經驗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進一步加大力度推廣“三明醫改”經驗,深化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
意見提出,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鼓勵各地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完善緊密型醫療聯合體管理體制和監管機制,并提出了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逐步減少醫保基金按項目付費比例的相關要求。
在當前國家大力推廣“三明醫改”經驗,加快推進三醫聯動改革的背景下,記者在多地發現,新業態與傳統業態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云端”的互聯網醫療快速“落地”,與公立醫療體系協同共生,開始深入解決醫療的核心問題。在醫聯體、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的基礎上,互聯網醫聯體模式的出現,正在推動我國醫聯體建設步入3.0階段。
被授予2020年度“推進醫改 服務百姓健康十大新舉措”的天津市基層數字健共體,正是醫聯體3.0階段極具代表性的創新實踐。健共體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緊密型醫聯體。天津的健共體由天津微醫互聯網醫院牽頭舉辦、協同全市267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組建,是“互聯網醫聯體”的典型代表。天津市基層數字健共體通過云管理、云服務、云藥房、云檢查這“四朵云”平臺,用數字化賦能基層,為用戶提供診前、診中、診后全流程醫療和健康維護服務。
天津市基層數字健共體的核心價值,在于它以數字化的方式在省一級行政區域內搭建起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健康管護體系:以健康結果為導向,重新確立的績效考核機制,構建真正意義上的健康責任制,實現了支付方以確定成本為健康結果買單。這與意見中提出的“加強對醫療聯合體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績效考核”的思路高度一致。
相比之下,此前的醫聯體建設,主要是運用信息技術和硬件設備將一定區域內的醫療資源打通,使各家醫療機構之間的協作更加高效;而在以緊密型互聯網醫聯體為代表的醫聯體3.0階段,不僅要求打通資源,還要能夠以更一致的目標為前提,并予以機制保障。
目前,天津市基層數字健共體正在部署數字化慢病管理服務,探索醫保按病種、按人頭打包付費等新型支付方式。根據醫療健康管理質量考核結果,落實“結余留用、超支不補”的激勵約束機制。在這個機制下,服務提供方和付費方目標一致,有利于促進“以健康為中心”切實落地。以健共體中的天津市濱海新區中塘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西青區大寺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例,建檔入組的糖尿病患者經管理后較入組前健康水平獲得整體提升,血糖達標率提升14%,血壓達標率提升10%,并發癥篩查率提升了5%。
“天津正在建設的數字健共體,由互聯網醫院牽頭組建緊密型醫聯體,建立起以家庭醫生簽約為核心,以慢病管理為抓手的‘健康責任制’。這實際上就是三明醫改3.0的目標,相關的實踐經驗具有良好的示范效應,成效值得關注。”三明醫改“總舵手”、三明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詹積富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finance/15459.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