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雷明珠為了爭奪2018年的營業額,下了10億元的賭注當時,格力以2000億元的總營收拿下小米的1749億元但董明珠不想要雷軍的10億元,雙方約定未來5年賭一把
2021年,董明珠和雷軍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加速行動,這也給他們的賭注增加了懸念:未來五年新能源汽車將屬于誰。
董明珠和銀龍一起起家。
日前,格力電器發布公告稱,通過參與司法拍賣,以18.28億元的成交價格,獲得珠海電動車企業銀隆新能源30.47%的股權董明珠還將所持銀隆新能源17.46%股權的表決權委托給格力電器
通過這一系列操作,格力電器將銀龍新能源變為控股子公司董明珠造車的進度突然加快
銀龍是中國新能源客車的主要供應商,也與格力同在珠海雙方造車的故事已經持續了五年
2016年11月,格力電器股東大會否決了董明珠以130億元收購銀龍的議案,認為造車步伐太大董明珠在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憤怒地表示,格力的股東目光短淺,只看眼前的三點
無法說服股東,董明珠親自出資10億元,王健林,劉參與,三人向銀龍投資30億元。
2017年底,格力員工逐漸進入銀龍可是,在雙方的蜜月期還沒過去的時候,銀龍卻突然變了2018年初,銀隆新能源被曝拖欠供應商款項超過10億元2018年5月,銀隆新能源終止上市輔導,其河北武安工廠大面積減產,6月初,銀隆新能源宣布裁員44%,人數為8000人,7月,銀隆新能源南京工業園與業主發生糾紛,被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查封
銀龍雖然是國內新能源客車的主要供應商,但在董明珠癡迷的乘用車中表現并不突出。
2019年年中,銀隆新能源終于推出了一款名為艾菲的新能源MPV據介紹,艾菲續航里程450公里,支持2小時快速充電但業內質疑艾菲與豐田2009年推出的MPV Erffa有90%相似同時,由于鈦酸鋰電池技術,電池壽命實際上可能只有200公里左右
指數平淡,但定價相當自信艾菲的價格高達43萬元,直追很多奢侈品牌據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僅銷售2708輛,當年MPV銷量排行榜最后一名的吉利嘉際銷量達到2.93萬輛,差距不大
持有銀龍后,格力可以獲得造車資質,銀龍擁有完整的生產線和供應鏈資源,有利于格力造車。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銀龍的主營業務是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乘用車雖然可以采用很多技術,但轉型難度并不比小米低多少
此外,格力還得承擔銀龍的債務截至2021年7月31日,銀龍資產總額為281億元,負債總額為227億元2021年1—7月,銀龍實現營收10.6億元,凈利潤—7.6億元
雷軍的小米造了車,買買買。
日前,格力將銀龍收進口袋日前,雷軍通過個人微博表示:小米汽車正式注冊,公司名稱為小米汽車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00億元小米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擔任法定代表人前后腳宣告造車進度,仿佛在黑暗中競爭
今年3月,小米集團宣布進軍造車行業,計劃投資100億美元,初期投資100億人民幣雷軍在發布會上說:這將是我人生中最后一個重大創業項目,我愿意把我所有的名譽都放進去
目前,小米集團已經投資了汽車駕駛輔助解決方案提供商Longvision Technology,激光雷達制造商何塞科技,4D毫米波成像雷達供應商Geometry Partner,無鈷電池制造商蜂巢能源科技,城市級智能泊車系統供應商Smart Interchange等科技公司它還斥資7737萬美元收購了自動駕駛公司DeepMotion Technology
在正式宣布之前,小米還投資了AVIC鋰電池,智信半導體,泰伯車聯網,瑞米科技等動力電池供應商據不完全統計,小米已經投資了30多家與汽車行業相關的公司
小米還開出高薪招人在第二季度財報分析師會上,小米集團總裁王翔透露,自造車5個月以來,小米汽車團隊從2萬多份簡歷中精心挑選,打造了一支近300人的團隊,目前還在不斷壯大
小米汽車將如何落地據汽車分析師張翔介紹,造車的利潤沒有互聯網業務高,就連寶馬目前的利潤率也只有10%左右因此,小米需要充分發揮設計和營銷方面的優勢,將利潤率較低的業務委托給車企由于車企產能過剩,以小米的實力很容易找到合作伙伴
兩者相比,小米在智能和自動駕駛方面做了一些準備,格力手里只有一個工廠,汽車智能化的技術不多。
賭上幾年時間,考慮到雙方財大氣粗,10億元花在誰身上,勝負還難說。
未來會是雷軍和董明珠嗎。
值得注意的是,董明珠并未透露格力的造車計劃,而雷軍則表示,小米最早需要三年時間才能做出一款電動車產品。所以如果
進展順利,第一款小米汽車有望2024年問世。
可是,群雄環伺的新能源車市場,等得了那么久嗎。
從競爭態勢來看,特斯拉依然是無可匹敵的行業第一乘聯會發布的中國汽車銷量數據顯示,8月特斯拉批發銷量創造歷史最好成績,達到44264輛,環比增長34%,同比增長275%
作為對比,今年前8個月,蔚來汽車交付量為55767輛,小鵬和理想汽車交付量分別為 45992和48176輛。
也就是說,特斯拉1個月的銷量接近造車新勢力三巨頭8個月的銷量,雙方差距不可謂不大但即使是新勢力三巨頭,交付量也早已邁過1萬輛,從虧損逐步走向盈利反觀小米和格力造車,基本還停留在PPT階段
但業內人士指出,新能源車最大的對手是燃油車,所以后來者依然有一定機會。
張翔表示:從趨勢來看,新能源車就像智能手機一樣,會取代傳統汽車在汽車保有量上,新能源車滲透率只有2%左右,大家要爭的是這98%的市場在智能手機發展史上,蘋果也不是最先的玩家,卻淘汰了HTC和諾基亞這個市場會很激烈,后來者有機會,但一切都還要看產品
面對萬億元級別的汽車市場,董明珠和雷軍造車,賭的不只是個人的10億,更是一個未來。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