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高 平 王 瀟 光明日報通訊員 張俊高 呂昊俊
1月22日一早,家住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左旗嵯崗鎮伊和烏拉嘎查的牧民烏云畢力格樂在邊境派出所民警幫助下,順利完成了新生兒落戶手續的辦理我們家住牧區,以前辦點事兒要跑出幾十公里,早出晚歸,遇到難辦的事更是得幾天才能回家,沒想到如今在家門口就能辦,咱牧民可真是嘗到了甜頭!談起變化,烏云畢力格樂豎起了大拇指
伊和烏拉嘎查的便民服務,是呼倫貝爾邊境管理支隊深化邊境管理放管服改革的一個縮影根據消息顯示,該支隊以邊境服務為抓手,于2021年12月在3個邊境旗市和支隊機關新建設落成5個邊境管理服務大廳,集中精力解決事關牧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真正把服務送到牧民家門口,打通服務牧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服務’誰怎么‘服務’要真正深入老鄉家中,從牧民群眾日常的所思所想所盼出發,找準服務的切入點,讓黨的惠民政策走進牧民群眾心窩里,讓廣大牧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便利該支隊政治委員潘偉說
邊境管理服務大廳建設前期,通過深入調研了解廣大牧民群眾實際需求,我們最終確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蒙邊境地區出入境通行證》《邊境管理區通行證》辦理,沿邊生產作業監督管理,護邊員服務管理,戶籍業務辦理,外國人咨詢服務,車管駕管業務以及法律咨詢服務等‘八項職能’相關負責人表示,其中涵蓋了邊境管理機構專屬辦證權限,邊防委員會職能部門權限,外國人服務管理權限,以及公安機關戶政交管權限等,實現了事權整合,高效便民
呼倫貝爾邊境地區地廣人稀,幅員遼闊,民族語言不通,如何把事辦好辦實,實現離群眾近一點,再近一點據介紹,該支隊統籌協調政務警務服務事項,打破邊境區域局限,依托機關及4個邊境管理大隊,與所屬41個邊境派出所戶政室連點成線,實現邊境地區全覆蓋,牧民群眾全受益,成為加強邊境地區行政管理改革創新試點和精品工程,有效彌補了艱苦邊遠地區警務分散稀缺的難題
為減少申請者因業務不熟或材料不齊等問題來回跑,辦事民警出具《容缺受理承諾書》,審批事項可先予受理,并進入前期審核程序,隨后再由申請者補充材料,這為路途遙遠的牧民群眾辦事提供了更多便利同時,通過設立黨員示范崗,推出證件照片‘滿意拍’,服務窗口‘透明辦’,手機繳費‘便捷付’,綜合服務‘當面評’等創新舉措,進一步提升邊境地區群眾的體驗感和滿意度新巴爾虎左旗邊境管理服務大廳相關負責人說
目前,5個邊境管理服務大廳已建立常態化,長效化,規范化服務機制,累計為牧民群眾辦理各類證件4500余份,提供咨詢服務1600余次,解決牧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160余件,邊境牧民群眾對工作滿意度達到99.8%。
現在,咱這就倆字——方便!伊和烏拉嘎查黨支部書記陳萬柱說,路途較遠的住戶,邊境派出所的民警們還上門服務,牧民生活越來越舒心!
《光明日報》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caijing/20515.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