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騰訊“創益計劃”五周年回顧活動在深圳舉行。此次活動邀請了眾多公益組織、創意機構、設計團隊、商業品牌以及合作農戶代表相聚濱海大廈,共同回顧“創益計劃”五年來所創造的生態價值,見證2021年創益計劃的最新成果,并探討了基于創益平臺進行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的前景。
今年,騰訊啟動了第四次戰略升級——將“推動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與“扎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一起作為公司發展的底座,共同牽引所有核心業務。在新戰略指引下,“創益計劃”也迎來全面升級,進一步推動“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以及“共同富裕專項計劃”落地。
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負責人陳菊紅在致辭中表示:“我們始終堅持將商業的方法、技術的能力、平臺的連接與創新的做法,運作在公益的可持續發展中,這是我們進行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的主要模式。我們希望能夠通過數字化與智能化加速公益進程,讓世界上更多需要幫助的個體因此受益,帶來平等與效率的提升。‘創益計劃’就是我們嘗試這一新范式的重要實踐。”
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負責人陳菊紅
騰訊公司副總裁欒娜在致辭中分享道:“我們一直在不斷探索與持續努力,希望‘創益計劃’能夠充分發揮騰訊向善連接的能力與廣告營銷生態的生態優勢,連接更多公益、廣告、設計、品牌等生態伙伴;同時,持續提供數字化的工具與解決方案,以科技助力創益,推動全國公益機構和公益項目提升公益創意傳播能力,進一步推動中國公益生態的健康發展,源源不斷地創造可持續社會價值。”
騰訊公司副總裁欒娜
2017-2021:創益五年,善意持續
自2017年宣布啟動以來,“創益計劃”基于騰訊的平臺資源及連接之力,踐行“創意+科技+公益”的創新機制,發揮“連接器”的作用,將生態中各個角色相連,實現創意力量、廣告技術能力與公益項目的充分聯動,帶動創益生態內更多伙伴共同行動,讓更多議題得以被看見、被了解,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五年以來,項目吸引超過13000位創益人、5000余支團隊直接參與,孵化240多支創益作品,曝光和互動近百億,帶動超過3億人參與公益行動。
活動現場,與“創益計劃”同行的四位創益人分享了各自的“創益”故事,從公益機構、品牌方及創意機構的視角,回顧了“創益計劃”不斷生長和延展的過程,以及“創益生態”所創造的社會價值。
WWF品牌與傳播總監周媛、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資助項目部副主任趙光峰、北京奧美集團總裁滕麗華、百勝中國代表分別發表主題演講
此外,項目組還攜手FiT騰訊區塊鏈團隊,特別推出“創益計劃”五周年系列數字藏品《謝謝你,發著光》,限量發行5000個,致敬五年同行的每一位創益人。
以“創益計劃”5年優秀作品和項目為主題打造的12款數字藏品
2021年:初心不改,創新向前
今年,全新的“創益計劃”更加聚焦,通過“我是創益人”公益項目助力計劃、“創益品牌+計劃”和“豐收好物計劃”三大核心項目持續創造社會價值。
“豐收好物計劃”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在農業農村部的指導下,自2021年9月啟動以來,為全國23個省市的40多款特色農產品打通數字化上行通路,切實促進產銷對接,推動農產品品牌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助力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為農戶帶來“第二次豐收”。
活動現場,騰訊SSV為村發展實驗室邀請多地農戶及企業代表上臺分享豐收故事,共享豐收喜悅。騰訊公司可持續社會價值副總裁、為村發展實驗室負責人肖黎明表示:“作為騰訊公司在鄉村振興領域的發動機,騰訊SSV為村發展實驗室將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共創,騰訊助力,試點示范,分類推進’的原則來推進美麗鄉村的共創。”
參與“豐收好物計劃”的農戶代表與騰訊主辦方代表交換禮物并合影,桌面上是山東省非物質文化傳承人面師特別制作的QQ企鵝公仔面塑。(左起)騰訊SSV為村發展實驗室為村智庫負責人陳晶晶,山東煙臺農學會會長欒慧芳,萊州市瑯琊嶺小龍農產品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景波、騰訊公司可持續社會價值副總裁、為村發展實驗室負責人肖黎明,江西葛青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月,寧夏鮮杞來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岳春利,廣州市云鼎柑普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賴惠清。
“創益品牌+”計劃則致力于推動企業與公益的緊密連接,與品牌共同投入,實現資源優勢互補,提升公益項目的數字化能力。今年,“創益品牌+”計劃已聯合百勝中國、安利、唯品會、杭州市溫商慈善公益基金會、Ubras五家企業和機構積極參與,孵化出5支重點公益作品,為公益項目籌得捐款近3000萬元,提升了公益議題的社會關注度。
主辦方及評審團為“創益品牌+”獲獎作品頒獎
今年,“我是創益人”公益項目助力計劃更加聚焦,從開放命題轉向聚焦十大社會價值領域相關命題,涵蓋低碳行動、文化傳承、生物多樣性、技術公益、鄉村振興等,進一步將孵化出的作品與騰訊公益平臺上的項目建立直連,創造更好的觸達和連接。
在活動上,2021年“我是創益人”的獲獎作品也紛紛亮相。其中,TOPic&Loong團隊的作品《一場特殊的“器官移植”》榮獲公益廣告類別全場大獎,作品以器官移植為切入,巧妙激發人們對于植樹造林話題的再度關注與思考。此外,《麥積山的文化焦慮》和《我家“貓”走丟了》獲得公益廣告類別金獎,《錯襪日》《侗藝》《向新而生的“她”力量》獲得最佳公益產品設計獎項,最佳公益產品解決方案則由《阿籽奶奶的夕陽畫廊》《布完美·時光》和《崗廈大富翁》獲得。
主辦方及評審團為“我是創益人”獲獎作品頒獎
生態為基,未來可期
五年間,“創益計劃”不斷創新與迭代,連接并匯聚多方力量,夯實“創益”平臺底座,不斷激發生態活力,為社會價值的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活動現場,來自創意、公益、設計、品牌等圈層的五位嘉賓探討了五年以來,如何在創益生態中以連接實現共創,以科技賦能創意,講好公益故事,達成更多的實效、創造更大的可持續社會價值。同時,他們也暢想了平臺生態的未來,期待實現端到端的公益連接,激活、整合和聯動更多資源,生長出更大的公益可能性。
左起:創益計劃總策劃、騰訊廣告高級品牌公關總監楊維佳先生,TOPic&Loong 創益人兼CCO龍杰琦,騰訊用戶研究與體驗設計部總經理陳妍,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執行秘書長竇瑞剛,騰訊廣告市場副總經理、騰訊智慧零售市場副總裁常越,WWF品牌與傳播總監周媛
五年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更是一個新的起點。五年來,“創益計劃”不斷摸索出一套公益新范式,以數字化能力賦能公益,并以多元的伙伴之力實現能效加成,讓善意得以傳遞與延續,并發揚光大。
與光同行,善意常在,新一年的“創益”行動即將開啟。敬請關注“創益計劃”公眾號&視頻號,加入“創益人”的隊伍!
關于“創益計劃”
“創益計劃”是騰訊面向全社會開放的,共創可持續社會價值的生態平臺,致力于激發社會多方的共創熱情,輸出具有實效與可持續性的公益解決方案,實現公益的人人可及。2021年,隨著騰訊設立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SSV)推動“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和“共同富裕專項計劃”戰略落地,“創益計劃”也迎來了全面升級:通過“我是創益人”公益項目助力計劃、“創益品牌+計劃”、“豐收好物計劃”三大核心項目,以公益生態的力量持續推動公益實效落地。
關于“豐收好物”計劃
“豐收好物計劃”是騰訊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在農業農村部的指導下,借助騰訊的資源與能力,推動農產品品牌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助力共同富裕的專項計劃。這一計劃由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SSV)、騰訊公益、騰訊廣告、微信聯合發起,與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各地政府合作,通過平臺流量和生態資源支持、數字化解決方案支持、定制化服務與人才支持,促進鄉村產業振興,踐行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助力共同富裕。
關于“創益品牌+計劃”
“創益品牌+計劃”是騰訊與品牌進行可持續社會價值創造的公益生態圈。作為騰訊“創益計劃”的核心項目之一,由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騰訊廣告聯合發起,旨在與品牌共同投入,實現資源優勢互補,提升公益項目的數字化能力、公益議題的社會關注度,匯聚產品、技術、解決方案的力量,推動可持續社會價值的落地與創新。
關于“我是創益人”公益項目助力計劃
在中國廣告協會指導下,“我是創益人”公益項目助力計劃由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SSV)、騰訊公益、騰訊廣告、騰訊用戶研究與體驗設計部(CDC)聯合發起,旨在以騰訊平臺資源支持的方式,提升中國公益行業的創意水平,幫助公益項目及公益議題獲得更多社會關注,以“創意+科技+公益”的創新機制,讓公益人人可及。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caijing/18275.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