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發現,為了適應全球氣候變化,一些動物的外形似乎在發生變化,它們的喙,耳,尾等附屬物也在變大。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澳大利亞多所大學的研究人員對30多種動物進行了研究,發現其中一些動物的附肢變大了,一些鳥類的附肢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研究人員認為,這種變化有助于動物更好地調節體溫,這是動物適應氣候變化的結果
這是8月31日在肯尼亞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拍攝的大象。
研究報告發表在7日出版的美國雜志《生態學與進化趨勢》上。
研究人員發現,分布在澳大利亞的兩只鸚鵡的附肢最為顯著,分別是丹頂鳳頭鸚鵡和野生紅背鸚鵡,它們的喙自1871年以來平均增加了4%到10%在他們研究的哺乳動物中,生活在美國阿拉斯加的鷦鷯的尾巴和腿自1950年以來變得明顯更長還有一種蝙蝠的翅膀增加了1.64%
日前,火烈鳥成群結隊在納米比亞鯨灣海灘覓食。
根據生態學的艾倫定律,同一物種的動物,生活在溫暖氣候中的個體,有更大的附屬物來調節體溫,而它們的身體大小往往更小,因為它們吸收的熱量更少。
美國之前的一項研究分析了52種70000多只候鳥,發現在過去的40年里,這些候鳥變得更小,翼展更寬萊丁說,研究表明,動物可以通過改變身體表面積來適應氣候變化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caijing/11792.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