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根據最新的中國疾控中心流感監測周報顯示,南方省份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上升趨緩,北方省份持續下降。但近日“流感”、“甲流”、“奧司他韋”等熱詞仍頻頻登上熱搜榜,不少地區的中小學也因為流感而停課。
什么是流感?孩子得了流感有什么癥狀?
流感(即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疾病,臨床以高熱、乏力、頭痛、全身酸痛等全身中毒癥狀重,而呼吸道癥狀較輕為主要特征。
流感屬于自限性疾病,病程通常為4-7天,少數患者咳嗽可能持續數周之久,一般表現為急性起病,前驅期有乏力癥狀,很快出熱高熱(體溫可達39℃-40℃)、畏寒、寒戰、頭痛、全身肌肉關節酸痛等全身中毒癥狀,可伴有或不伴鼻塞、流鼻涕、咽喉痛、干咳、胸骨后不適、顏面潮紅、眼結膜充血等局部癥狀。
兒童發熱程度通常高于成人,而新生兒可表現為嗜睡、拒奶、呼吸暫停等。
流感病毒傳播迅速,主要以打噴嚏和咳嗽等飛沫經呼吸道傳播,也可以通過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感染。此外,接觸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體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在相對封閉、空氣流通不好的場所,可能通過氣溶膠的形式傳播。
我國流感的年度周期性隨緯度增加而變且呈多樣化的空間模式和季節性特征:
? 北緯33°以北的北方省份呈冬季流行模式,每年1-2月份單一年度高峰;
? 北緯27°以南的最南方省份,每年4-6月份單一年度高峰;
? 兩者之間的中緯度地區,每年1-2月份和6-8月份的雙周期高峰。
根據“國家流感中心”發布的最新流感監測顯示:今年我國流感病毒主要以甲流H1N1為主,甲流H3N2共同流行。
流感有什么危害?流感還可能引發這些嚴重并發癥……
一般來說,流感病程呈自限性,即無并發癥的患者通常可在3-14天可自愈,但重癥感染者容易引發以下這些并發癥,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聽從醫生建議進行相應的檢查和治療:
● 病毒性肺炎:肺炎型流感起病初與典型流感癥狀類似,但1-3天后病情迅速加重,出現高熱、咳嗽、胸痛、嚴重者可出現呼吸衰竭及心、肝、腎等多器官衰竭。
● 病毒性腦膜/腦炎:患者會出現意識障礙、頭痛、嘔吐、頸項強直等腦膜刺激征表現。
● 病毒性心肌/心包炎:若流感病毒侵襲心臟的心肌或心包,患者可能出現胸悶、胸口痛等癥狀,嚴重者可出現心力衰竭。
● 病毒性肌炎:僅發生在兒童患者,表現為肌肉疼痛、壓痛、肌無力,尿液呈茶色或深紅色。
香港時代醫療提醒,由于孕婦、嬰幼兒、老年人和慢性基礎疾病患者等都是重癥流感的高危人群,患流感后出現嚴重疾病和死亡的風險較高,其中2歲以下兒童發生流感重癥風險最高,6個月以下的嬰兒住院率和死亡率最高。
因此,對于符合下列標準1條或以上的情況,建議住院治療:
① 妊娠中晚期及圍產期婦女
② 基礎疾病明顯加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腎功能不全、肝硬化等
③ 符合重癥或危重流感診斷標準,如:
出現以下情況之一者為重癥病例:
? 持續高熱>3天,伴有劇烈咳嗽,咳痰或胸痛;
? 呼吸頻率快,呼吸困難,口唇紫紺;
? 神志改變:反應遲鈍、嗜睡、躁動、驚厥等;
? 嚴重嘔吐、腹瀉,出現脫水表現;
? 合并肺炎;
? 原有基礎疾病明顯加重。
出現以下情況之一者為危重病例:
? 呼吸衰竭;
? 急性壞死性腦病;
? 膿毒性休克;
? 多臟器功能不全;
? 出現其他需進行監護治療的嚴重臨床情況。
④ 伴有器官功能障礙
最好的流感預防措施:接種疫苗+日常防護
想要降低流感的風險,最重要是接種流感,特別是孕婦、嬰幼兒、老年人和慢性基礎疾病患者等重癥流感高危人群。
香港時代醫療表示,雖然流感疫苗的保護力不如麻疹疫苗、脊灰疫苗那么強大且持續,但是仍然可以降低感染及重癥風險。除此之外,在流感高發地區,仍然需要采取戴好口罩、勤洗手以及避免人群聚集等預防傳染病手段,以有效預防流感的傳播。
最后,流感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是一種輕癥,對癥治療為主,避免亂用藥;對于有重癥流感因素的密切接觸者,則需要聽從醫生的建議,進行暴露后的藥物預防。
香港時代醫療是香港極其少有的一站式醫療服務集團,提供各種身體檢查、疫苗接種、基因檢測等專業的醫療服務,包括母血Y染色體基因檢測、兒童天賦基因檢測、地中海基因檢測、隱性遺傳病基因檢測等。想了解更多關于孕期小知識,不妨瀏覽:https://cn.medtimes.com.hk。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