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首都圖書館、南京圖書館、揚州市圖書館主辦的“詩詞巡禮,文匯運河”2024年大運河文化閱讀行(揚州站)主題活動在揚州三灣城市書房順利收官,活動吸引讀者近38.46萬人次。
此次活動是由首都圖書館發起的“大運河沿線圖書館聯盟”舉辦的“大運河文化閱讀行”第二場活動。活動以“詩詞巡禮 文匯運河”為主題,以城市漫游、主題座談會、“河韻”文化市集等形式帶讀者朋友,聆聽運河詩詞,親近運河文化,體味運河雅韻。
詩詞薈萃 共話運河
臨水而建的三灣城市書房,是此次大運河閱讀行揚州站主題活動的現場。書房是揚州第一家濕地公園主題城市書房,建筑融入了中國傳統水岸建筑中的水榭和畫舫的精髓,透著古樸的現代感。
首都圖書館黨委書記許博、南京圖書館副館長黃世剛、揚州市圖書館館長朱軍以“共繪運河長卷”的形式為此次主題活動拉開帷幕。這也是“運河長卷”沿運河一路北上到達的第二站——江蘇揚州。作家韋明鏵為長卷題詩一首,市民、讀者、圖書館員也為長卷共繪多彩運河。
許博書記(右二)、黃世剛副館長(右一)、朱軍館長(左一)共繪運河長卷
在贈書儀式中,首都圖書館、南京圖書館、揚州市圖書館,互相贈送圖書,旨在加強文化交流與合作,聯手共創美好書香氛圍。
許博書記(中)、黃世剛副館長(右)、朱軍館長(左)互贈圖書
此次主題座談會邀請了揚州文化學者、一級作家韋明鏵,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單殿元,揚州旅游協會副會長、揚州大學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院特聘研究員華干林,揚州大學中國大運河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劉懷玉,與嘉賓主持揚州市圖書館館長朱軍,圍繞“隋煬帝以及歷代帝王與運河詩詞文化”“經典詩詞中的揚州風土人情”“詩詞中見揚州的繁華與文化”“中國大運河形成發展的主要過程、價值及其現狀”等多個角度,暢談運河淵源與揚州風韻。劉懷玉研究員以“121”概括運河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即“1”個原點,吳王夫差開挖邗溝,第一次溝通長江與淮河;“2”次以京城為中心的大貫通;“1”次定型,康熙年間建成中運河,至此京杭大運河基本定型。“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煙花三月下揚州”是人們耳熟能詳的詩句,華干林研究員以幽默口吻、講故事的方式,講述了詩句背后故事。參與活動的讀者一起分享、聆聽并積極地提問,現場氣氛濃郁熱烈。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墨香河韻 輝映三灣
作為大運河文化閱讀行活動的重要組成,“河韻”運河主題文化市集在三灣城市書房一層同步舉行。本次市集以“古籍中的運河文化”為切入點,提供了墨拓留痕、素箋鈐影、扇墨傳書、簽印“運”文、穿線訂書、妙手醫書等十余家現場展示和沉浸式體驗充分展示了來自揚州市圖書館和首都圖書館館藏中的經典文獻。
讀者體驗扇墨傳書
墨拓留痕,精選首都圖書館館藏古籍《新鐫草本花詩譜》與揚州市圖書館館藏古籍“綠野泛舟”圖,制成雕版、石碑,讓市民體驗中華傳統拓印技藝,再現幾百年前的草木花詩與揚州園林風光。扇用絹帛制成的團扇,市民可進行書寫、鈐印,印制古代抬鹽運鹽、鹽船開江的場景,感受百年前運河上舟楫往來、滿載待發的繁忙與喧囂。還有穿針引線體驗制作四眼線裝書的裝幀技藝;修復破損的《揚州畫舫錄》“滿漢席”頁(仿制品),體驗古籍修復技藝,感受讓破損書頁重煥生機的喜悅;以及琳瑯滿目的文創產品、傳統手工藝體驗、非遺產品等,讓市集人氣爆棚,市民流連忘返。
城市漫游 詩意揚州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運河使者、揚州大學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院特聘研究員華干林的講解猶如在揚州的城市漫游活動中開啟了一場時間與空間的大型秀場,而逐一登臺的不僅有揚州的運河文化遺存,更有揚州的各種美景。
活動漫游車從揚州市圖書館出發,途經隋煬帝陵遺址公園、大明寺、瘦西湖,抵達中國大運河原點公園,去領略大運河揚州段的歷史與文化。而后,穿過個園、文昌閣、文峰塔,到瓜州古渡頭感受運河文化中的經典佳句。
沿大運河畔,品詩意千年。隨著“大運河文化閱讀行”的持續開展,首都圖書館還將與安徽省圖書館、河南省圖書館、山東省圖書館、河北省圖書館、天津圖書館聯動,繼續尋脈運河。讓圖書館伴你,重走運河之路,探尋千年文脈!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wenhua/50201.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