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蘊。張衡發明的地動儀被譽為中國古代科技的奇跡,距今已有千年歷史,長久以來,也成為我國古代科技的象征之一。為響應國家科教興國戰略,讓地動儀走進尋常百姓家,中國文創酒類運營平臺萬茗堂邀請景德鎮陶瓷協會會長、景德鎮陶瓷藝術研究院院長、原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常務理事王衛國成立復原專家組,以科技重器地動儀為型,采用陶瓷技藝重磅推出萬茗堂·盛世九龍樽,讓科技重器走到人們的生活中,也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古代科技的藝術魅力。
萬茗堂·盛世九龍樽
在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于在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世界上第一架地震儀。這一偉大發明是人類歷史上的首創,為地震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輝煌成就的代表之一。但由于歷史久遠張衡地動儀已經失傳,沒有留下實物與圖樣只留下一些簡略的文字記載。如《后漢書·張衡傳》中記載: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圓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
萬茗堂·盛世九龍樽
為彰顯中國科技大國的地位,中國科學院、國家博物館、河南博物院一直在為還原地動儀而努力。2004年8月,河南博物院與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簽訂了合作協議,組成了課題小組,共同復原張衡地動儀。2005年4月16日,科研成果得到了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博物館、中國地震局等單位和考古學專家的肯定。至今在中國歷史博物館、河南博物院、故宮博物院均陳列有復原后的地動儀模型,地動儀儼然已經成了中國古代科技的代表。
萬茗堂·盛世九龍樽
2023年,為更好地助力中國文化傳承,由china·陶瓷頻道牽頭,聯合眾多的行業權威機構、各行業技藝傳承人重磅推出國之大匠工程2023創世之作——千年科技重器與酒文化完美結合的萬茗堂·盛世九龍樽。國之大匠·傳承與創新——文化進萬家工程自2021年啟動以來,整合了陶瓷界、書畫界、白酒界等各行各業的頂尖人士,以及各領域內的技藝傳承人共同參與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中來,所推出的每一款作品都驚艷問世,得到了行業內的高度認可。
萬茗堂·盛世九龍樽
地動儀原作已經失傳,幾乎很難見到以張衡地動儀為型完美復原的重器,即便復原成功,價值也都非常高。如在20世紀70年代就曾有景泰藍異形《候風地動儀》作品,在1996年被國際友人以當時5000元買走, 2002年在新加坡蘇富比拍賣會拍出46萬元。萬茗堂·盛世九龍樽傳承經典,是地動儀創新復原作品的典范代表之作,限量發行僅2800樽,是難得一見的文化藝術珍品。
萬茗堂·盛世九龍樽
為打造可匹配地動儀的醬香佳釀,萬茗堂·盛世九龍樽破格動用了封存20年的陳年老酒釀制,更是小批量特釀,樽樽都是珍品佳釀。其卓越酒水品質得到了中國酒業協會名酒收藏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陳年名酒收藏家張繼斌,國家級白酒評委、國家級釀酒專家陳尚智,江南大學生命科學與健康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史勁松等專家的高度認可。
萬茗堂·盛世九龍樽
萬茗堂·盛世九龍樽整體呈現出了東方文明古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內涵,將科技重器的經典風范完美展現。因此,萬茗堂·盛世九龍樽一經復原成功,就被南陽市張衡博物館收藏館藏,并頒發館藏證書。在館藏當日更是吸引了南陽廣播電視臺、南陽晚報、南陽微視、南都晨報等多家官方權威媒體報道,得到了近1000萬的關注量,通過這一文創作品讓更多人充分感受到科技與文化的力量。
萬茗堂·盛世九龍樽
萬茗堂·盛世九龍樽展現著科技與文化的融合力量與文化厚重感,向人們展現中國工藝的創新成就,不僅推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也讓千年的文化藝術,重新煥發時代光彩!作為地動儀創新形式的復原巨作,萬茗堂·盛世九龍樽,這樣一件歷史教科書式的科技重器,無論是個人收藏品鑒,還是送禮,都是智慧之選,全國統一發行價59800元/樽,2.5L/樽。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wenhua/39082.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