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交替之際,各種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來勢洶洶,輪番“轟炸”兒童呼吸道免疫防線,讓各位寶爸寶媽都揪心不已。
為什么兒呼吸道疾病在秋冬季節容易高發?
香港時代醫療表示,秋冬交替下天氣變化迅速,加上氣候干燥,呼吸道黏膜在氣溫不斷變化的刺激下容易出現抵抗力減退、功能失調的情況,從而導致秋冬季成為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
此外,兒童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無法有效地抵擋各種病原體感染,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如果寶爸寶媽們沒有注意家庭護理和休息,孩子更容易導致感染持續和反復。
秋冬高發的呼吸道疾病有哪些?表現癥狀有什么區別?
① 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表現以高熱、乏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癥狀為主,而呼吸道癥狀較輕。嬰兒可能出現精神萎靡、食欲不佳甚至少動等表現。
流感病程呈自限性,即無并發癥患者通常在3-14天可自愈,但孕婦、嬰幼兒、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患流感后出現嚴重疾病和死亡的風險較高。
② 支原體肺炎
支原體肺炎是由肺炎支原體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起病緩慢,通常在感染后1-3周開始出現癥狀,并在2-4天內緩慢惡化。通常支原體肺炎癥狀較輕時可表現為疲乏無力、周身酸痛;重時有發熱、持續干咳(可伴有濃痰)、頭痛、咽喉痛、胸部疼痛等。
支原體肺炎具有自限性,但病程時間較長,一般為2周至4周。
③ 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會引起呼吸道相關疾病,輕者出現流涕、打噴嚏、鼻塞、咽痛、咽癢、干咳、發熱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嚴重者出現高熱、劇烈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下呼吸道感染癥狀,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患者大部分預后良好,能夠完全恢復,一般不會留下后遺癥;對于早產兒、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有唐氏綜合征以及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的患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后臨床表現較嚴重,部分患者可能出現呼吸系統后遺癥,多表現為持續喘息或哮喘、活動耐力下降等。
④ 腺病毒
腺病毒感染可導致呼吸道、胃腸道、泌尿道等部位出現相關疾病,如咽炎、肺炎、結膜炎、膀胱炎等,造成發熱、咳嗽、咳痰、咽部充血、眼睛發紅、干癢、視力減退、腹瀉、嘔吐等不適,呼吸道癥狀嚴重時,可出現呼吸困難,甚至窒息等嚴重后果。
不過,對于大多數免疫功能正常的孩子來說,腺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輕者患者大多在7-10天左右可自愈;但如果患者病情較嚴重,伴有高熱、脫水等癥狀時,則需要盡快到院就醫。
⑤ 鼻病毒
鼻病毒感染后常導致普通感冒,患者可出現打噴嚏、鼻塞、流涕、咳嗽、頭痛等癥狀,一般可在1周左右自行緩解。嬰幼兒和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在感染鼻病毒后,除普通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外,還能引起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等,或使原有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惡化。
如何預防孩子患上呼吸道疾病?
呼吸道感染是兒童最常見的疾病,當孩子出現呼吸道感染時,如果他們精神情況不錯,通常采取對癥治療并仔細檢測病情變化即可。但如果孩子出現持續高熱,伴有劇烈咳嗽、呼吸困難、神志改變、嚴重嘔吐與腹瀉等重癥傾向,應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另外,日常生活中寶爸寶媽們也應該做好以下措施,降低孩子患上呼吸道疾病的風險:
1. 接種疫苗: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自身情況,按需接種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可顯著降低相關疾病及其嚴重并發癥的發生風險。
2. 保持營養均衡:每一餐的飲食中都應該包含谷物、蔬菜、水果、乳制品和蛋白質等食物,以保證身體攝取到足夠且豐富的營養素,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力、預防多種疾病。
3. 保持空氣清新:每天通風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以保持空氣流通,有效降低室內空間的病原體密度。
4. 少去人群密集地方:呼吸道病原體可以通過咳嗽、打噴嚏等噴出帶有病菌的飛沫進行傳播,因此如非必要,請盡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場所或戴好口罩。
5. 注意手部衛生:家長及兒童都要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和衛生禮儀,例如外出回家后、飯前便后或接觸眼口鼻前等都要用科學規范的方法認真洗手。
最后,香港時代醫療提醒,秋冬季節早晚溫差較大,各位家長和孩子都應該注意適時添減衣物、保持充足睡眠、增強運動鍛煉等,有利于提高自身免疫力,從而更好地抵抗未來的病毒和細菌感染。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