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千百味,無肉不成席,吃肉的歷史伴隨著五千多年前皇帝訓化世界上第一頭野豬“夏豬”就開始了,為便于保存,古人將豬分解后腌制了干肉。先秦時代流行的“脯臘”,指的就是干肉。《論語·述而》記載:“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說的是孔子授徒以“束修”當學費,其中的“修”就是長條形肉干。
歲月悠長,肉食制品伴隨千年
南北朝時期,肉食保存技術有了較大改進,人們將豬肉、羊肉等絞碎加入香料灌入腸衣,經過壓縮、脫水、曬干后,制成長圓柱狀食品,熟制后食用,一般是在“臘月”加工制作,稱為“臘腸”。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有“灌腸法”的記載:“取羊盤腸,凈洗之。細挫羊肉。細切蔥白,鹽、豉汁、姜、椒末調和,令咸淡適口,以灌腸。”這種作法已經非常接近現代中式香腸的制作方式。
國外制作香腸歷史也很悠久,相傳四千多年前亞洲西部的蘇美爾人已經能夠將豬的“下水”灌入腸衣,制成可口的肉食。傳入歐洲后,歐洲人將羊肉、豬肉等剁碎,放入各種香料和調味品中拌勻,再將混合好的肉放入腸衣中,用木炭烤制。制作出的香腸香氣撲鼻,外焦里嫩,稱為“烤腸”。隨著時間的推移,烤腸的制作方法和口味不斷改進,中世紀后,歐州特別是德國已經普遍使用優質的豬肉,并且加入了更加復雜的配方和調味品制作烤腸,口感堅韌又不失潤滑,成為了德國國民食品之一。二十世紀早期,德國人大量進入山東膠澳地區的同時,也帶來了他們的飲食文化,德式烤腸是當時青島西餐廳的“寵兒”。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烤腸技術通過中國臺灣進入大陸,迅速遍地開花,成為眾口皆宜的“解饞”利器,無論煎著吃,炸著吃,還是烤著吃,都讓人唇齒留香。逢年過節的時候,親友往來饋贈的南北貨里也少不了烤腸的身影。
雖然烤腸極大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但在競爭不規范的時代,多數企業追逐經濟利益,忽視產品質量,為了壓縮經營成本,一些無良企業還在制作中加入雞皮,雞脖和機械脫骨肉等低劣肉品,造成肉腸質量參差不齊。烤腸漸漸被貼上了“不安全、不衛生、不健康”的標簽,產業發展遇到了較大瓶頸。
青島地區肉制品加工企業意識到行業發展的痛點,開始轉變經營方式,尋求更多營養的留存與更優質的配料,重塑肉食行業的新形象。他們融合中國傳統香腸制作技藝與德國土爐烤制技法的特點,推出以豬后腿的腱子肉為原料,以蘋果木為燃料,用天然香料腌制,用土爐熏烤的肉食制品。這一制作方法體現了“古法、火烤、豬后腿”三大特色,區別與現代機械加工的火腿,稱為“老火腿”,“青島老火腿”也成了青島地區老火腿加工企業的公用品牌。
回歸本質,平度彰顯火腿優勢
青島平度市是全國著名的生豬養殖大市,年出欄生豬80萬頭,先后產生了30余家老火腿加工企業,被譽為“老火腿之鄉”。近年來,隨著平度市生豬養殖、香料生產、果樹產業、物流體系等上下游產業鏈條日臻完善,逐漸形成了“選肉→清理→切制→熬汁→攪拌→入味→灌腸→干燥→蒸煮→熏烤→冷卻→包裝”等一系列生產流程。隨著互聯網電商的發展,老火腿銷量越來越大,知名度越來越高,逐漸成了肉食行業的“寵兒”。
平度波尼亞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產肉食為主的龍頭企業,為尋找“老”口味,增加“新”品質,企業抓住產品升級的契機,2017年投資6.5億元在平度建設波尼亞工業園,借鑒德式土爐工藝,實現了戰略回歸。針對黑豬肉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高達8.87%的特點,2019年參與投資7700多萬元在平度舊店鎮建成了年出欄無抗生態黑豬5萬頭的亞洲農牧平度種養殖基地,開辟了以黑豬的腱子肉為原料的老火腿市場。近年來,他們相繼推出經典1981青島老火腿、波尼亞腱子肉烤腸等創新性產品,榮獲“中國馳名商標”、中國最受尊敬的十大肉制品企業”等多項榮譽稱號。在2023年11月舉辦的第38屆山東畜牧業博覽會上,公司生產的“1981青島老火腿”榮獲優質畜產品金獎。
秉持肉品,真材實料品種佳
肉質是老火腿的根,不是所有豬肉做的火腿都叫老火腿。對于一只豬來說,腿部是走路奔跑的主要發力肢體,肥肉少,纖維長,尤其是腿部的腱子肉,肉質硬,難以切開。又因脂肪少,口感“柴”,不受烹飪歡迎。但腱子肉處于肉、筋、骨的結合部位,是制作老火腿的肉品的首選,滿足了消費者對高品質火腿的需求。“每只豬后腿腱子肉的重量只能制作一根老火腿,所以老火腿比傳統火腿貴,每根500克的老火腿市場售價大約50元左右,雖然價格高,市場仍供不應求。”青島波尼亞食品有限公司技術人員介紹。
對腱子肉的處理是保證火腿口感的重要環節,為不破壞整塊腱子肉的纖維,在切割的時候,要先去掉筋膜和肥肉,然后順著肉纖維下刀,整塊腱子肉的切割要三刀完成,有“一豎、二橫、三均勻”之說。第一刀沿著腱子肉的纖維豎著切下去,第二刀將肉橫過來,沿著三分之一處切開。第三刀,將剩下的三分之二平分,切成2至3公分的小塊肉,這樣切出來的肉大小均勻,纖維長,肉絲可見。
味道是老火腿的“魂”,人們既不喜歡吃沒有味道的肉食,又不喜歡吃用了添加劑的肉食。為保證每一塊肉能夠充分入味,切好的腱子肉放入滾揉機中滾揉。腱子肉需要在加入調料水的滾揉機內真空腌制12個小時,相對濕度保持在62-82%之間。其中,在0-4°真空滾揉腌制6個小時,再靜止腌制6小時。滾揉機內的調料水是采用天然植物香料熬制,一般包括肉蔻、草果、八角、桂皮、砂仁、陳皮、丁香、良姜、白豆蔻等30多種,調和熬制三個小時后,汁液顏色透亮,香味濃郁并伴隨著淡淡的中藥香味。據介紹,僅天然調料一項就比使用香精等調味品的成本翻了十番多。
腌制完成的腱子肉經過分檢,采用人工和機械相結合的方式灌裝入腸衣。灌裝要在低溫下進行,盡量減少人工接觸,避免二次污染。為減少腸衣內的水分,使火腿肉快速定型,灌裝好的生火腿需要快速干燥2個小時,保持外觀色澤紅潤,干爽起皺。
留住營養,土爐熏烤滋味足
干燥定型后的火腿放入蒸箱,蒸2-3個小時,通過蛋白分解酶的作用讓部分腱子肉纖維組織分解,提升口感和營養。蒸熟后的火腿雖然已經可以食用,但并不是真正老火腿的味道,還需要進行“土爐熏烤”。也就是在土爐中,用熱量高、耐燃燒且年代久的蘋果木作為燃料,明火熏烤。3個小時后,火腿肉呈棗紅色,伴隨著果木的香氣,味道最濃郁。熏烤時間和溫度是決定老火腿“成敗”的關鍵,時間久了,肉質會變得干,時間短了,香味不足。熏烤的溫度也十分講究,在肉腸外部烤制溫度達到100度以上的時候,肉腸中心部分的溫度需嚴格控制在73度,促使蘋果木的木本芳香完全滲透到肉絲當中,肉質醇厚鮮嫩,外皮緊縮干皺,脆中帶韌。為減少降溫過程中細菌等微生物的生成,出爐后的火腿需快速冷卻至15度以下。這樣,一根完整的老火腿便形成了。
老火腿的包裝也與傳統火腿不同,它所用的腸衣是火腿專用熏烤的纖維紙腸衣,這種腸衣是用纖維素制成,透氣性好,既可以隔絕熏烤產生的煙霧進入火腿與肉接觸,又可以充分吸收蘋果木燃燒所釋放的香氣。“傳統火腿使用纖維腸衣包裝,一般為國外生產,質地硬。老火腿所使用的纖維素腸衣是國內生產的,質地脆,不適合用現代機器包裝,只能用人工捆扎。消費者在購買老火腿時,也可與通過捆扎方式進行分辨。”青島波尼亞食品有限公司技術人員介紹。
守住鄉愁,由小眾散到眾合力
作為一種熟食肉類的表現形式,老火腿省時省力省心,是百搭食材,火腿炒芹菜、三色火腿面、太極火腿羹、火腿熱拌涼都是常見的吃法。在快節奏生活下,老火腿在休閑、正餐、社交、夜宵等全場景具有消費的潛力,成為豬肉產品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盡管質量安全穩中向好,但風險隱患依然不容忽視,小眾散的肉食企業科研水平低、資金投入少,無序競爭等問題依然阻礙著老火腿加工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青島老火腿要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首先在選材上,要保證豬腱子肉的品質,不使用冷切肉或臨期肉,從選肉這一源頭上讓消費者放心、安心。在配料上,消費者對于配料的要求愈發嚴格,清潔標簽和“零添加”成為老火腿升級之路的大趨勢,此外,增加功能性營養配方也是一個可行的思路。在制作工藝上,不僅要有合理的產品標準體系,而且在企業執行層面更要嚴格執行,促進優質化和高檔化,催生產業升級和質量提高。
品牌是展示產品實力與形象的有力抓手,是產業發展的牛鼻子。近年來,盡管老火腿品牌不斷涌現,但對于消費者而言并沒有明確的概念,這既是火腿的挑戰,也是重要機遇,誰先建立品牌搶占消費者心智,誰就在市場份額上占據更大優勢。據悉,平度市已經成立了老火腿協會,正在研究制定老火腿行業標準。通過行業組織的系列措施,進一步規范火腿加工企業的生產行為,共同提升“青島老火腿”公用品牌,以此獲得比普通火腿更高的溢價和銷售收益。同時,在穩定質量,產生良好口碑的基礎上,共同消除消費者的消費疑慮,創建老火腿行業的“百年品牌”。
青島老火腿作為肉食行業的高品質產品和勾起記憶的食品,凝結著生產文化、鄉土文化、飲食文化的傳承和繁榮,正在改變著火腿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我們有理由相信,秉持“初心”,回歸“品質”,留住“鄉愁”的青島老火腿,發展之路一定會越走越寬。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shipin/54019.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