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國家領導人參加“兩會”期間在強調,中國的食品體系要從依靠傳統食物來源向更廣闊的食物來源體系轉變,其中特別提到向植物、微生物和生物科技產業的轉變。
領導人在參加十三屆五次會議時提到:“要樹立大食物觀,從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發,掌握人民群眾食物結構變化趨勢”,“要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設施農業要食物,同時要從傳統農作物和畜禽資源向更豐富的生物資源拓展,發展生物科技、生物產業,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要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開發豐富多樣的食物品種,實現各類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
領導人在講話中提到的“植物”、”微生物“、”生物科技“和”生物產業“囊括了新蛋白行業的三大類別:植物蛋白、發酵蛋白和細胞培養蛋白,為我國未來蛋白質的多元化來源指明了方向。我國自然資源豐富、科技成果贊譽滿滿、科研團隊人才濟濟,如何從單一倚靠動物產品獲取熱量和蛋白質的食品結構向更優質、更高效和更清潔的食品結構轉變,其中蘊涵著巨大的技術進步空間和創新創業機會。
圖注一:細胞培養肉研發人員在實驗室進行研發
2020年,全國政協委員孫寶國帶著“關于加快細胞培養肉發展戰略部署”的提案上了全國兩會,建議加快建立和完善細胞培養肉產業監管體系和法律法規;2021年6月,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發布的《植物基肉制品》團體標準于2021年6月開始實施;2021年12月農業農村部關于印發《“十四五”全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規劃》的通知中,也明確提到了細胞培養肉、合成蛋奶油等,并將該類別列為國家下一個五年積極參與的領域。
力矩中國項目總監陳莉莉表示:“政府的開放態度和政策支持是中國新蛋白產業能得到長足發展的關鍵因素。由于傳統畜禽養殖行業在環境政策方面面臨的挑戰,發展新蛋白已成為構建未來食品體系的重要內容。力矩中國致力于和新蛋白行業的初創公司和創業者共同實現向更安全、更多樣化的蛋白質來源轉型。”
圖注二:使用細胞培養海鮮產品制作的菜肴
單單在2020年,中國新成立的新蛋白初創企業相較于2019年就增加了650%;據企查查不完全統計,同年的新蛋白行業投資額高達15.63億人民幣;力矩中國聯合食品創投研究媒體FoodPlus發布的一項針對中國市場的調查顯示,超過90%的中國消費者愿意嘗試細胞培養肉,其中更有30%的消費者將會把細胞培養肉作為未來主要的蛋白質來源。
圖注三:細胞培養魚膠產品
此次國家領導人在十三屆五中全會期間的發言,不僅高屋建瓴地為中國優質蛋白食品結構的發展指明了戰略方向,更展示出中國作為全球最大肉類消費市場和負責任的世界大國,對全球新蛋白事業發展的認可和信心。2020年5月,一款轉基因發酵蛋白產品通過FDA認證,正式進入美國零售渠道,代表發酵蛋白得到美國主權機構的認可;2020年12月,新加坡也通過全球首個細胞培養肉的食品安全監管審核;2022年3月,亞太地區領先的細胞培養肉企業共同發起并成立了亞太細胞農業協會,包括中國細胞培養科技公司CellX和Avant Meats在內的數十家細胞農業公司,將共同推動培養肉在亞太地區的市場溝通和立法審批。相信中國對新蛋白的政策引導和監管也會很快步入新的階段,成為助力全球新蛋白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作為國內少有的專注于新蛋白早期投資與咨詢的專業機構,力矩中國匯集其在國內外新蛋白領域深耕十余年的豐富經驗,已在中國投資、孵化了超過10間新蛋白創新企業,覆蓋植物蛋白、發酵和細胞培養蛋白。除此之外,力矩中國還積極投身于為傳統肉蛋奶公司和食品企業提供向新蛋白業務拓展和轉型的咨詢服務。未來,力矩中國還將繼續助力中國新蛋白產業的蓬勃發展,為更安全、更營養、更環保的食品體系建立貢獻一份力量。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shipin/23173.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