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慶祝中國航天日期間,「澳科一號」科學衛星即將發射之際,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于2023年4月20日在澳科大澳科衛星科學與應用數據中心舉行了又一場「澳門學生科普衛星一號」航天科普實踐活動。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院士史生才,澳科大協理副校長、太空研究所所長、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可可,澳科一號地面應用系統副總師肖建峰,鏡平中學教務處副主任陳嘉豪,東南學校中學部主任助理林燦岐以及本澳中學師生等約30人參加了活動。
活動上,張可可協理副校長代表致辭,他強調「澳門學生科普衛星一號」與「澳科一號」科學衛星為澳門青少年在航天科技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實驗條件,希望粵港澳大灣區乃至海峽兩岸廣大青少年通過參加系列航天科普實踐活動,培養學習航天科學知識的興趣,逐步成長為投身航天科技領域的人才,將來為澳門及祖國的航天科學研究做出貢獻。活動以科普講座及科學實踐活動形式進行,第一場講座邀請到史生才院士為同學進行有關超導與黑洞成像的詳細介紹,第二場講座則由肖建峰副總師為同學對有關衛星科學與載人航天教授基本航天知識。同學們也近距離接觸了在數據中心的規劃和指令控制下,利用澳科大衛星地面站實現空間衛星測量、通信和控制的實施過程,對空間科學、航天測控有了更直觀的了解和領會。
張可可協理副校長代表致辭
史生才院士進行講座
肖建峰副總師進行演講
活動現場合影
活動隨后進入航天科學實踐環節,學生們自己動手拼裝星際科學探測器模型,用于模擬地面測控站與深空探測器的通信與控制,學生直觀感受深空探測的相關知識,感受航天科學帶來的學習樂趣,激發同學們遨游太空、探索浩瀚宇宙的學習興趣和遠大理想。活動最后,參與當天活動的學生獲頒發課程證書。
同學們進行科學實踐環節
參與的學生獲頒課程證書
圍繞「澳門學生科普衛星一號」這一澳門首顆青少年航天科普教育衛星,利用「澳科一號」衛星項目在澳門的設施、設備資源,澳科大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迄今組織了數場面向澳門青少年的航天科普教育活動,以及多次來訪參觀、組織觀看航天發射現場直播、慶祝衛星釋放入軌等航天科普及科學實踐活動,對激發青少年廣泛涉獵航天科學的興趣、促進澳門學生與域外青少年的科學交流、豐富澳門科技創新元素、提升澳門科技創新活力具有積極作用。后續澳科大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計劃運用即將發射的「澳科一號」衛星及在軌運行的其他衛星,在完成好科學研究工作的同時,充分利用人才、地域和資源優勢,面向澳門特別行政區、粵港澳大灣區以及海峽兩岸青少年開展常態化、多形式的航天科普教育及航天科學實踐活動,為充分調動青少年參與航天科學實踐、學習航天科技知識的熱情、調動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熱愛、厚植青少年的科學素養做更多有益的工作。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shenzhen/38046.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