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人:俞存榮,龍潭居士,古法蠟箋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楊育新:俞老師,請先給我們簡單講講,您認識啟功先生的經過吧。
俞存榮:好的。
回憶我與啟功先生從結識、相知到熟悉和交往的二十年歷程,期間充滿著各種機緣巧合和難忘故事。
上世紀七十年代,我是一名知識青年,農村插隊的地方恰好是東鄉(如今的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也恰好在那里認識了書法大師舒同。自幼以書畫為嗜好的我,在28歲那年有幸見到了這位著名的“馬背上的書法家”。當時舒同的政治命運受到文革影響,閑賦在他的東鄉老家,直到1979年才獲得平反。
舒同個子不高,當時已年近七十,喜歡寫字,待人也相當熱情。只要閑暇或有人求字,他都來者不拒,樂此不疲。
后來,由于舒同經常回北京,他就介紹我認識了啟功先生。
比啟功大七歲的舒同,是啟功先生十分敬重的領導和兄長,兩人私交甚好。
啟先生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很率真很隨和,沒有任何架子。他的生活起居十分簡樸,性格非常樂觀隨性。與訪客簡單寒暄后他就直奔主題,問要寫什么字。當時我已開始繪畫,經常帶給他看自己的一些畫作,當面聆聽啟先生的指導。
楊育新:如此說來,您是在插隊江西省東鄉期間,通過舒同介紹認識的啟功先生,對吧。
俞存榮:是的。認識以后,我和啟先生就有了頻繁而密切的交往,也榮幸地獲得了他贈送的一些珍貴圖冊和書法作品。
楊育新:請您詳細講講您所認識的啟功大師吧,包括生活習性、飲食起居等。
俞存榮:好的。在頻繁的交往中,我逐步了解到啟先生的一些生活習性。他的餐桌上基本是面食,十分清淡,鮮有大魚大肉,菜肴以素食為主,尤其還吃芹菜肉餡兒的餃子,涼拌綠豆芽等蔬菜。
啟先生沒有兒女,他與夫人章寶琛雖然是當年母親安排的婚事,類似于包辦婚姻,婚前沒有感情基礎,但大他兩歲的夫人章寶琛十分賢惠能干,任勞任怨,悉心照顧啟功的母親和姑姑,讓啟功從尊敬和感激逐漸喜歡上了這位“姐姐”夫人。啟先生家里經濟不寬裕,經常過著捉襟見肘的日子。啟先生平日里寫寫畫畫,也經常拿出去售賣,補貼家用。但礙于文人面子,他又不太情愿親自出門售賣字畫。因此,經常由夫人章寶琛拿出去售賣。
楊育新:聽說在夫人去世后,啟先生一度曾陷入非常艱難的狀態。啟功后三十年的生活起居,究竟由誰照顧的呢?
俞存榮:的確如此。1975年,啟先生的夫人章寶琛去世后,63歲的啟先生十分悲傷;同時,由于失去了生活的賢內助,啟功感覺自己的飲食起居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煩。
這時候,舒同向他伸出了援手。他委托東鄉的老戰友許福林(圖1,舒同信箋的插圖照片)找個可靠的保姆。許福林介紹舒同認識的第一位保姆,就是余勝利女士。
1987年秋,我帶日本友人成籟先生二次去啟功家拜訪,期間就見到了這位余女士。后來,余勝利女士的丈夫因為生病需要照顧,她大概是88年底-89年初離開啟功家的。當時我在日本,并不了解具體日期。
余女士臨走前推薦了自己的表妹熊琴香,來擔任啟功的第二任保姆。同樣是在舒同的安排下,熊琴香和她的丈夫徐水根夫婦住進了北京的啟功家里,他倆的悉心照料讓啟先生非常滿意。
熊女士六十大壽,啟先生還專門寫了對聯和壽字,以表慶賀。
即便在八九十年代啟功退休后,他也經常去江西,在金溪縣這對夫婦家一住就是半個月。
圖1,舒同寫給老戰友許福林信的信函
圖2,啟功臨北宋畫家郭熙的<早春圖>
圖3,啟功的一幅書法作品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shanghai/48131.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