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2021年12月26日,《經濟學人》發布了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焦維新教授署名文章《太空旅游全球加速競賽,商業航天迎來新的機遇》,文中就波場TRON創始人孫宇晨近日宣布入局商業航天一事作了點評:作為數字技術領域標志性人物之一,跨界加入到商業航天領域,孫宇晨的舉動對于太空旅游的普及具有積極意義,將激勵更多人參與太空探索。
以下是焦維新教授在《經濟學人》的署名文章:
2021年下半年,近地軌道空間可謂異常“熱鬧”。先是7月11日,維珍銀河公司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搭乘該公司的“團結”號飛船,完成了首次近地軌道太空旅行;緊接著,7月20日,藍色起源公司的飛船也成功實施了首次近地軌道載人飛行,其首飛席位拍得2800萬美元的高價。
12月22日,藍色起源公司官網公布與波場TRON創始人孫宇晨達成合作,并確認了孫宇晨為首拍贏家的身份。值得關注的是,孫宇晨隨后發布推特表示發起“星辰大海”公益活動,將挑選5名伙伴與自己一道,在2022年第4季度乘坐“新謝潑德號”飛船飛上太空,孫宇晨也正式加入參與商業航天的企業家行列。
作為數字技術領域標志性人物之一,跨界加入到商業航天領域,孫宇晨的舉動對于太空旅游的普及具有積極意義,將激勵更多人參與太空探索。正如孫宇晨所說,“地球是我們這一代人生命的開始,而不是結束”,人類在太空旅游和商業航天方向進入了新的紀元。
一、企業家紛紛入局太空旅游
從近十年的發展態勢來看,世界航天產業長期保持穩定增長,商業航天正逐漸成為世界航天產業的主要構成和主導力量。在全球范圍內,除了各個主流國家航天技術持續發展,社會資本和大眾對航天關注度也在不斷提高,這些促使商業航天整體向低成本、多樣化、規模化方向發展。
得益于商業航天的發展,面向大眾的太空旅游也逐漸成為可能。其中,藍色起源和維珍銀河走在發展太空旅游的前列,SpaceX也已經安排了首次月球軌道旅游,美國的商業空間站公司也正在開拓太空旅游的市場。
較之于以往的太空探索,只有舉國家之力才能具備太空探索的能力,這場圍繞“太空旅游”的“太空競賽”中,參與的“門檻”似乎越來越低,企業家入局太空正在興起。
對此,布萊斯航空咨詢公司CEO克里斯滕森所分析的,在過去,航空領域被認為是一個高風險的商業領域。但是現在,對于風投來說,它正在成為名副其實的“主流領域”。“別以為風投選擇航天是因為這個領域很酷,真正的原因是,他們相信這個領域將會給他們帶來驚人的回報。”
正如因此,近年來,航天領域的賽道上不乏超級富豪的身影。例如,“鋼鐵俠”埃隆·馬斯克在與政府簽訂合同之前,已經私人投資1000萬美元用于SpaceX;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20年來,每年都投入巨資為藍色起源持續“輸血”;理查德·布蘭森也持續向維珍銀河投入巨額資金;微軟的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正在致力于建造世界上最大的飛機Strato launch,用于攜帶火箭進行發射等。
其實,商業化是人類航天事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它也必將成為航天事業空前繁榮和發展的新動力,航天商業化才能催生商業航天。以美國為例,早在2010年6月該國便公布了新的《美國國家航天政策》指出,為商業界提供更多參與航天活動的機會,并承諾政府部門與商業部門是合作關系,不是競爭關系,同時提出將實施各種刺激機制鼓勵航天活動商業化的發展。
此外,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形勢下,互聯網正在深刻影響世界航天,特別是商業航天的發展。近年來,航天和互聯網的跨界融合,已成為商業航天新的發展趨勢,互聯網正在對航天發展產生顛覆性的影響,而在這過程中,企業家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二、太空旅游的典型途徑
太空旅游的市場廣闊,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雖然目前太空旅游尚未普及,但隨著人們對該領域了解的加深,其市場需求也在不斷擴大。因此,太空旅游也開始涌現出了多種形式,其中目前較為成熟的大致有4類。
1.減輕重力飛機旅游業務
目前,美國的零重力公司(Zero Gravity)、法國的Novespace公司以及俄羅斯的Vegitel公司已經開展正常的旅游業務,雖然這種方式不是在太空飛行,但減重力飛行產生的微重力環境確實給游客帶來很大的樂趣。
減輕重力飛機旅游
2.乘高空氣球旅游
高空氣球是指在平流層區域飛行的無動力浮空器。它的飛行高度雖然不如衛星,但卻比飛機高得多,一般可達40~50km。目前正在發展高空氣球旅游的公司包括美國的世界觀察公司和西班牙的零2無限(Zero 2 Infinity)公司。目前,這兩家公司已經研制了多種型號的高空氣球,正在為開展這項業務作準備。
02無限公司高空氣球操作全過程
3.亞軌道旅游
亞軌道飛行是指進入了太空,但因飛行器速度沒有達到第一宇宙速度,所以不能環繞地球飛行,到達最高點后就逐漸下降,重返大氣層并回到地面,整個飛行軌跡與拋物線接近。一般最高點高度定義在“卡門線”,即100公里。目前藍色起源和維珍銀河走在亞軌道旅游的前列。其中,藍色起源的典型飛行時間為11分鐘,火箭自動發射和著陸,飛船也會自動飛行,并在火箭發射幾分鐘后借助降落傘著陸。
新謝潑德火箭太空旅行全過程
維珍銀河計劃提供亞軌道的飛行,他們是先由飛行母船“白色騎士”載上高空,飛行速度達900m/s后釋放子船本體,然后才開始自行飛行。自由飛行后,太空船使用混合式火箭引擎作為推力來源。
太空船2號
4.軌道旅游
軌道飛行是一種太空飛行,在這種飛行中,航天器被放置在一個軌道上,它可以在至少一個軌道上停留在太空中。要在地球上這樣做,航天器的速度必須達到第一宇宙速度,即7.8千米/秒。另外,由于低層大氣對航天器施加比較大的阻力,因此科學衛星一般飛行在200千米以上;而載人航天器的軌道一般在300千米以上。如國際空間站的軌道高度在400千米左右,航天飛機的軌道高度一般在320千米左右。
國際空間站第一個游客蒂托(左)與國際空間站上的兩名航天員
軌道太空游具有三個主要特點。一是技術成熟,安全可靠。人類開展載人航天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在載人飛船、航天飛機和空間實驗室及空間站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載人航天的安全性得到了充分的保證。二是可開展的旅游項目比較多,如微重力環境下作各種動作,開展各種科學實驗等;三是費用太高,目前能到國際空間站旅游的,基本上都是億萬富翁,目前只有七名國際空間站游客。
三、商業化是太空旅游必經之路
太空旅游充滿挑戰和風險,只有努力強化顛覆性創新,才可能找到低成本和低風險的通向太空之路。太空旅游的靈魂是創新,新航天與傳統航天相比,其優勢就是能夠充分發揮企業家的創新精神,能更好地運用商業化的方法。
SpaceX、藍色起源等公司的成功經驗也告訴我們,商業航天發展也需要企業家的遠大理想、探索熱情和不斷創新的精神。如SpaceX公司的創建及發展,源于馬斯克深空探索的夢想;藍色起源公司的創建及發展,也源于貝佐斯的一個環保夢想,即把地球上的污染產業移到太空中。
從目前的現狀來看,單就商業航天領域的太空旅行來看,仍然處在一個相對初級的階段,各種途徑都需要較高的費用,這對于普通人而言仍然很難承擔,因此,通過商業化的方式來降低成本非常關鍵。
可喜的是,經過多年的發展,全球商業航天正處在了“政策在放開、資本在流入”的黃金時期,商業航天產業鏈逐步開放,制造、發射、運營應用、測控等各領域的商業公司發展迅速,包括互聯網巨頭在內的一批公司紛紛推出“互聯網+航天”計劃,不斷衍生出新的服務內容和商業模式,正在推動全球商業航天邁向大眾消費時代。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qukuai/24549.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