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耕備耕關鍵時期,浙江省衢州市通過數字化、智能化農業新科技的運用,助力早稻育秧實現“加速度”。在龍游縣,一條自動化流水線每小時可育秧1000盤,相比傳統方式大幅縮短了時間,每畝產量還能提升約5%。
同時,在山東濟南市,農技人員也利用植保無人機、水肥一體化智慧滴灌等科技手段,精細化開展田間管理。新安裝的水肥一體化系統可一鍵查看和控制麥田灌溉,而植保無人機一天就能噴灑700多畝麥田,大大提高了效率。
這些新設備、新技術的運用,不僅節省了勞動力,降低了成本,還讓農業生產更加精準高效。各地正搶抓農時,全力推進春耕備耕工作,為糧食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在業、存續狀態的農業科技相關企業超148.6萬家。其中,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冊相關企業約2.1萬余家。
從區域分布來看,山東省、河南省、湖南省農業科技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前列,三個省市數量總和超過41.6萬余家,占企業總數的28%。排在其后的是河北省和安徽省,都是名副其實的農業大省,而現如今也都成為了農業科技大省。
此外,通過天眼查天眼風險和深度風險來看,涉及司法案件的農業科技相關企業約占總數的2.55%。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