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筆者從湖北省科技廳獲悉,湖北省南漳縣近年來“科技副總”、科技特派員、首席技術專家等百余名科技人才扎根全縣優質糧食、生豬、食用菌、茶葉、桑蠶、特色淡水產品、道地藥材、蔬菜、油料、林果等“十大農業產業鏈”和現代化工、新能源、新型建材、有機食品、裝備制造、紡織輕工、資源綜合利用等“7條工業產業鏈”,持續推進企業克難攻堅、創新發展,展現了科技人才勇于拼搏、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時代新風采。
競賽頻道當黑馬
2024年上半年,由襄陽市首席技術專家劉曉明創辦的襄陽金美科林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與華中農業大學、湖北省農科院、湖北文理學院等高校和研究機構,通過產學研合作,自主研發的自動噴灑農藥機器人憑借其卓越的技術性能和廣泛的農業應用前景,在第49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上榮獲銀獎。這一殊榮不僅彰顯了公司在現代農業裝備研發領域的雄厚實力,也標志著中國智能農業裝備在國際舞臺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2024年下半年,南漳縣宏羽益禽有限公司與湖北省科技特派員羅青平團隊緊密合作,經過3年不懈努力,研發出的“家禽支原體高效防控技術”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保障禽蛋種源健康和食品安全、振興禽蛋產業發展、培育養雞專業合作社和專業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該項技術已輻射帶動全省8386戶養雞專業戶養殖蛋雞7800萬只,戶均增收15萬元以上。
襄陽田園樂活米業有限公司與湖北省“科技副總”徐得澤團隊研發出的“優食味功能稻全產業鏈一體化技術”破解了優食味與功能性難以兼具的難題,打造出以寨子米星創天地為依托的全鏈條、一體化技術推廣模式,延長了南漳稻米產業鏈條,提高了傳統稻米的單產效益,有效帶動了農戶增收致富,為湖北“魚米之鄉”,增光添彩。
這兩項技術在2024年湖北省鄉村振興實用技術大賽中同獲一等大獎。
鄉村振興挑大梁
襄陽市科技特派員王祖亮2015年創辦南漳縣裕農菌業有限責任公司,經過近10年的努力,建成了集食用菌種植、研發、加工、銷售、出口貿易全產業鏈發展的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該企業與湖北省農科院長期合作,創辦了湖北省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示范基地、湖北省科技特派員工作站等省級科技創新平臺2個,開發出食用菌類精深加工新產品11項,獲授權發明專利8項,承擔省、市級科技項目5項,引進高端人才5個,培養新型農民150余人,帶動周邊3個縣16個鎮110多個村3000余農戶1.3萬人發展菌菇,蹚出了一條“輕簡高效”富民之路。企業所在的雙坪村被稱為“鄂西北第一香菇村”,所在的東鞏鎮被稱為“香菇小鎮”,是南漳縣唯一一個因為產業而給鎮、村冠名的企業。
據統計,2024年省、市、縣科技特派員服務企業、合作社、農民協會等機構68個,創辦領辦企業、合作社、農民協會等機構41個,參與建設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示范基地7個,推動建成平臺34個;發放技術指導資料10.1萬份,幫助解決技術問題329次,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推廣新模式211個,建立示范基地5個;為受援地引進項目23個,為受援地引進資金1450萬元,培養基層技術骨干1500人,舉辦培訓場次4200期,培訓農民13.2萬人次,服務帶動農戶7.8萬戶,戶均增收1.5萬元,為南漳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作出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主體創新作引擎
2024年夏,曾任襄陽云威機械有限公司的第二批“科技副總”殷亞軍、現任襄陽唐福機電科技有限公司的第四批“科技副總”呂書林和新任南漳富元鼎航空器材配件有限公司的第五批“科技副總”王云明組團到南漳縣積極與企業進行研討和交流,幫助企業解決科技研發難題3個,優化生產工藝流程2套,為企業煥發“新”生機。
聞聽“科技副總”到來,南漳鵬程機械公司總經理秦溱直接把3位“科技副總”“搶”到公司車間請教。在生產車間,技術骨干把企業生產、研發上出現的困難問題用紙張打印出來,放到車間生產模具上,現場邀請教授們現場講授和示范。教授們通過多次調試程序,更換模具,分析并找到原因,為企業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增強了企業科技創新能力。
近年來,南漳縣共爭取到五批次9名“科技副總”,分別在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醫藥化工等多個行業發揮了重要作用,幫助企業成功申報20多件授權專利,其中包括發明專利7件,為企業培育了一大批技術骨干,為南漳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new/52273.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