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問上海高頻次大規模核酸檢測
新一輪疫情以來,上海實施高頻次的核酸篩查已有一段時間從15日開始,上海對封控區,管控區內所有人員進行抗原+核酸組合檢測篩查,對防范區內所有人員進行抗原檢測篩查,18日起到21日,封控區連續四天進行核酸檢測
高頻次核酸檢測篩查為何有必要如何在篩查中防止交叉感染如何讓核酸檢測更便捷,更高效統籌下一步復工復產,如何滿足核酸檢測常態化需求針對最近幾天市民集中關注和反映的問題,新華社記者采訪了上海市有關部門和專家
一問:高頻次核酸檢測篩查意義何在封控區內為何有必要連續多日進行核酸檢測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醫院檢驗實驗中心主任高春芳表示,高頻次的核酸檢測十分必要從臨床疾病發生,發展規律來說,任何病原體感染都具有一定的潛伏期,新冠病毒也不例外,且潛伏期長短存在一定個體差異從檢測技術來說,病毒感染后在人體內有一個增長復制過程,感染初期病毒載量如果低于檢測下限,陽性難以被發現,這個時間段就是檢測窗口期潛伏期+檢測窗口期使得在感染初期不一定能夠檢測到陽性結果因此,反復多次檢測,可以增加陽性發現幾率,及時發現陽性
同時,由于呼吸道病原體的采樣主要采用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拭子幾種形式,取樣過程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取樣差異這種差異包括采樣部位,深淺,采集的分泌物量的多少等因此,重復多次采樣檢測可彌補采樣誤差可能帶來的假陰性影響
上海市臨床檢驗中心主任胡曉波表示,具體到社區篩查中,當社區完成一輪核酸篩查之后,通常病毒載量較高的感染者能被篩查出來,但也有部分病毒載量較低的感染者,會在初期呈現核酸陰性結果,只有等到他們體內病毒復制越來越多的時候,才能通過檢測將其發現后者如果不能被及時發現,就可能成為社區中的潛在傳播者所以,需要通過連續多次多輪的核酸篩查,盡早動態發現陽性感染者,盡快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
二問:大規模核酸檢測篩查中,如何防止交叉感染。
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清表示,在大規模篩查的資源配置,利用和調度組織上,目前上海已組織各街鎮,社區合理設置采樣點,盡量做好居民的組織發動,很多地區都采取了包括不叫不動,叫了再動該上門的上門,該下樓的下樓分門棟,分時段,分批次等一系列組織方法同時,引導居民在參與檢測過程中嚴格遵守2米線間距,戴口罩,不交流,避免交叉感染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學—耶魯大學衛生政策聯合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趙大海表示,通過優化核酸檢測的方式方法,分時段,分批次組織居民有序參加核酸檢測,減少人群聚集,可以有效防止交叉感染。據河南省衛生健康委6日通報顯示,1月5日0—24時,許昌市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50例。
三問:如何讓大規模核酸檢測更便捷,更高效。
在采樣力量上,上海已要求各區通過網格化排查,摸清篩查區域內的實有人口數量,合理配置采樣醫護人員以4月16日為例,上海共投入了近2.5萬名采樣醫護人員,其中包含了來自蘇浙皖等地的1.2萬余名援滬醫護人員在兄弟省市的支持幫助下,連日來的大規模核酸篩查已按時按量完成
在檢測力量上,一方面,上海市通過快速新氣膜實驗室,移動核酸檢測車等方式,增強了核酸檢測能力,另一方面,上海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的協調幫助下,通過接受外省市援建,向兄弟城市送樣等方式,進一步增強了檢測能力。
目前,上海市單日最大檢測能力達到近500萬管,同時配置了2000余輛樣本轉運車,加快樣本轉運速度。。
四問:統籌下一步復工復產工作,如何滿足核酸檢測常態化需求。
吳清說,當前上海正根據區域人口密度,功能定位等,規劃布局固定采樣點+便民采樣點+流動采樣點相結合的核酸檢測方式,統籌常態化采樣點設置。
固定采樣點以上海市現有約200個醫療機構為主,便民采樣點主要是借鑒書報亭等形式設置,流動采樣點主要是借鑒早餐車的形式,通過設置采樣方艙,移動采樣車等形式提高機動性,流動性。
固定,便民,流動等采樣點的設施,將主要設在居民區,交通場站,CBD園區等辦公區域,大型建筑工地,學校,大型商超,醫藥店等周邊對于人流比較多的地方,盡量選擇在空曠,通風條件比較好,相對獨立的場地設置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new/25161.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