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安徽宿州:一座缺水城市的再生水循環鏈
停車掃碼,拿起水槍,噴灑車身位于安徽省宿州市迎賓公園的一處自助洗車站,市民陶輝熟練地操作著,很快便將私家車沖洗干凈
地處安徽北部的宿州是淮河流域水資源嚴重緊缺的城市之一,城市人均水資源量僅為500立方米左右,缺水之困讓這座城市形成了一條再生水循環鏈在這里,城市生活污水被處理成符合排放標準的尾水后,并沒有被一排了之,而是通過深度處理變成再生水,用于河道補水或綠化,清掃,消防等市政用水
循環,讓這座缺水城市也有了親水之景陶輝的身后,冬天的迎賓公園同樣有著小橋流水的景觀,供市民活動的小廣場旁噴泉汩汩,而這些河道補水,景觀用水都來自不斷被循環利用的再生水
每天,宿州的城市再生水利用總量約14萬噸,其中10萬噸用于河道補水,3萬噸用于工業用水,1萬噸作為市政用水用之于民,再生水的利用率基本達到100%宿州市園林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朱從申說,目前,宿州市已建成再生水管線4條,總長32.4公里,每年補給河道水量約3600萬噸
把污水變為活水,推廣再生水利用,高效運轉的再生水廠是這條循環鏈上的關鍵環節。
走進位于宿州市城南的再生水廠,一個個約兩層樓高,有著不同功能的蓄水池整齊排列在廠區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的尾水流入這里后,陸續通過泵房,絮凝沉淀池,V型濾池,加氯間等,水中的有害成分被進一步分解去除,過濾消毒,再生水便源源不斷地產生了
我們的日處理能力為16萬噸,經過深度處理后,尾水中的氨氮,懸浮物等指標進一步降低,可以回用于工業冷卻,園林綠化,道路灑水及景觀補給等運營這一再生水廠的宿州北排水環境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程筱雄說
他告訴記者,如今,宿州的城市再生水不僅能夠滿足量與質的要求,還通過智慧水環境大數據平臺,實現了管的提升。
通過信息化管理,我們可以在線監測水質,掌握管線流量等數據,用視頻監控系統實時觀察各個補水口的情況,及時向一線員工派發任務,進行高效,精確的管理調度程筱雄說,未來,伴隨著城鎮化加快,城市對水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再生水回用將有更多用武之地,這條‘循環鏈’將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new/21004.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