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八桂大地,鄉村振興戰略勾勒的美好藍圖正轉化為一幅幅歡慶祥和,安居樂業的民生圖景。
產業旺起來,錢包鼓起來,樓房建起來,日子火起來。
小寒時節,冬日暖陽下,被國家發展改革委評為最美安置點的百色市田陽區老鄉家園恬靜而美好:一棟棟樓房拔地而起,一套套住房寬敞明亮,一張張面容喜笑顏開,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新氣象。
走進村民陸啟恒家,雪白的墻面,干凈的地板,嶄新的家具,陽光透過窗戶照亮整個客廳,電視放映著孩子喜愛的動畫片之前擔心搬出來后沒飯吃,現在發現擔心都是多余的,小孩上學方便,我們夫妻倆在家門口做工,收入穩定,真是要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啊談起搬遷后的生活,陸啟恒臉上綻開了滿足的笑容
陸啟恒自小患有小兒麻痹癥,家里還有智力殘疾三級的妻子,75歲高齡的母親和一個年幼的孩子,家里的重擔壓在他一人肩上。
2017年,陸啟恒舉家從九分石頭一分旱地的那滿鎮新生村搬遷出來,住進了田陽區老鄉家園現在,他和妻子在家樓下的扶貧車間工作,每個月有3000元的收入,加上各種政策性收入,全家每年人均純收入7000多元兒子也在離家不遠的南山小學上學窮窩變安居,創造美好生活有了新希望
陸啟恒一家只是全區易地搬遷移民的一個代表易地扶貧搬遷,讓從窮窩搬出來的人們住進了新房,融入了城市生活,完成了從村民到市民身份的轉變,工作更有干勁,生活更有奔頭
2021年以來,廣西持續加大后續扶持工作力度,扎實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十個強化,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進一步提升搬遷群眾幸福感。
就業,就是最大的民生廣西打好務工就業,發展產業,自主創業組合拳,籌措安排各類資金19.57億元,協調貸款資金71.88億元實施后續扶持產業項目建設,實現16.04萬戶有勞動能力且有就業意愿的搬遷戶每戶一人以上就業,扶持3.38萬戶搬遷戶發展特色農林業
各地各部門緊緊圍繞搬遷群眾逐步能致富的目標,切實抓好產業和就業兩個重點,努力增加群眾收入。
產業為根破增收瓶頸2021年,廣西多方籌措資金10.25億元,實施涉及加工業,服務業,養殖,生態農業等產業項目88個,為有效解決安置區后續產業發展,搬遷群眾就地就業創造有利條件
拓寬渠道促就業創業各地依托安置點就業社保服務平臺,常態化組織有培訓需求的搬遷群眾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加快零工市場,招聘夜市等就業平臺建設,幫助搬遷群眾更靈活更充分就業,充分發揮易地搬遷大中型安置區就業幫扶車間作用,創造更多就地就近就業創業機會2021年全區共舉辦易地搬遷安置區專場招聘會218場,3465家企業發布提供67.88萬個崗位,現場達成就業意向1.53萬人安置區就業幫扶車間共有418家企業,吸納易地搬遷勞動力就近就業16.39萬搬遷戶中,已實現就業35.41萬人,其中搬遷戶實現自主創業5903人,從事公益性崗位7522人,有勞動能力且有就業意愿搬遷戶家庭已實現至少1人以上就業目標農業生產經營39291人
各地樹立群眾搬遷到哪里,服務就跟到哪里的理念,加快搬遷群眾融入的進程抓好配套設施和九個中心運行管理,為群眾提供貼心服務506個集中安置區共配套建設1184所義務教育學校,解決了搬遷群眾中小學適齡子女的入學問題,成為群眾安心的重要保障,882所醫療衛生場所和社保,醫保,低保等政策的落實,為群眾解決了后顧之憂,3226個社區綜合服務便民利民九個中心,及時為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
通過鼓勵社會組織和志愿者參與等多種方式,各地積極組織縣鄉干部和搬遷戶結對子,認親戚,并大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文明家庭創建等活動,結合中華傳統節日,重要節假日,少數民族特色節日等節慶活動,通過廣泛的交往交流交融,引導所在地居民真正接納,真誠幫助搬遷群眾,有效促進搬遷群眾融入新生活,融入社會。
加快辦理安置住房不動產權證截至2021年6月,全區16.79萬套安置住房不動產權證已全部辦理完成,讓搬遷群眾吃上一顆定心丸
搬遷群眾關心的事,一件件一樁樁得到回應和解決,搬遷群眾獲得了更多歸屬感和幸福感,逐夢前行的路越走越穩。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new/19214.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