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第一個“世界母嬰慈善基金發布會”,以成果及經驗實證生命早期營養干預能夠有效改善嬰幼兒生長發育遲緩率、孕婦及嬰幼兒貧血率,為鄉村母嬰營養改善工作提供了科學實證理論依據。
此次發布的《報告》,是世界母嬰慈善基金會攜手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啟動生命早期營養干預與兒童發育健康促進有關科學研究項目的重要成果之一。世界母嬰慈善基金會一直長期關注鄉村母嬰健康,并通過開展公益活動、科研項目等舉措付諸實際行動。對于公益這項長期事業,世界母嬰慈善基金會也表示將持續在中國秉持以責任踐行使命理念,“給寶寶一生更好的開始”。
9月27日,由中國營養學會婦幼營養分會、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國家衛生健康委科學技術研究所編寫,中國支持的世界母嬰慈善基金會于XX正式發布。
《報告》由超過20家國內知名科研院所、婦幼保健單位參與,匯集三年以來對孕婦和嬰幼兒營養干預成果和經驗,是國內最新的面向中西部地區母嬰人群實施營養干預的實證研究報告。
發布會上,中國營養學會婦幼營養分會副主任委員表示,“歷經三年實踐,在大量實踐數據基礎上,由中國營養學會婦幼營養分會、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國家衛生健康委科學技術研究所組織專家進行科學研究,最終形成綜合配套干預技術體系,我們期望《報告》能為中國鄉村母嬰營養改善工作提供值得借鑒的模式。”
《報告》中詳細介紹了生命早期營養干預項目的實施模式,該模式通過“扶志、扶智、營養、賦能”四個維度,整合孕婦科普教育、基層醫護培訓、營養監測追蹤及科學營養干預,建立營養干預標準化流程。
據介紹,《報告》發布的背景在于聚焦如何改善生命早期1000天營養。業界普遍認為,生命早期1000天是一個人生長發育的“機遇窗口期”,關系其一生健康。這一階段若出現營養不良,不僅會影響兒童的身體和大腦發育,還會對他們的身體造成不可逆轉的危害,甚至會形成營養不良的代際循環。因此,如何改善生命早期1000天營養已經成為一項全球性的公共衛生重要研究課題。
為持續支持改善鄉村地區孕婦和嬰幼兒營養,世界母嬰慈善基金會將圍繞繞“扶志、扶智、營養、賦能”四大重點方向,先后通過面向孕婦及家庭進行營養教育、營養檢測和營養支持;支持專業基層婦幼隊伍打造;依托項目積累的數據基礎和實踐經驗開展科研項目,推動創建可復制推廣的有效模式等方式,助力提升婦幼健康水平。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