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節之際,風和醫療正式發布《新主角》主題片,致敬始終「不甘現狀,致力創新,救治更多患者」的中國外科醫生。在現代外科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中國外科醫生也一直在尋求突破,見證并助力著中國外科的勃發。這正是五四精神中「積極創新、探索科學」的最好體現。
1、「小改變」成就外科「十八般兵器」,開啟外科大進程
外科手術離不開器械的輔助。基于外科醫生的手術所需,器械不斷演變,為外科手術帶來新的機遇。
從無源到有源,外科醫生手中的器械類型逐步豐富。但在那個年代,他們想通過工具改良手術以救治更多患者的期望,還遠遠沒有被滿足,手術方式和手術效果依然受限,醫生醫術難以充分施展。
2、外科醫生精細化需求,推動外科走入新時代
上世紀工業技術的巨大變革,改變了這一局面。
基于工業進步,醫療前沿技術也不斷出現,為滿足外科醫生的特異化需求提供了更為有力的工具,引領外科學到達了新的高度。
(工業技術推動醫療器械發展)
這些器械的出現,為手術方式和治療方案提供了更加豐富和創新的選擇。外科醫生的能量也得到了空前釋放:他們學習、引進新設備;他們研究、創造新手術技術。
在醫生對于手術精細化和患者獲益最大化的目標需求的驅動下,腹腔鏡、胸腔鏡、內窺鏡等精密器械不斷涌現,逐步讓微創手術成為外科舞臺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外科醫生實現了通過「鑰匙孔」大小的創口完成精細手術的突破,在減輕患者痛苦的同時也提升了患者恢復的速度和質量。
在更好救治患者的同時,中國醫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也越發凸顯,他們希望在有限的職業生涯內,對于復雜疾病的外科治療有更多突破;他們希望針對困擾世界的外科難題,中國外科醫生能解決的數量越來越多,質量越來越高;他們還希望在世界的舞臺上,中國外科能有更多、更強的話語權。
而這些突破性的愿景,讓中國外科醫生對器械的需求也不斷攀升:
他們需要迭代更快的新型手術設備,來輔助自己的雙手,讓患者獲得更高水平的治療。
他們需要定制化、多樣化的器械種類,更好滿足多元化的手術習慣,為術式研發提供支撐。
他們還需要更加可靠的產品品質,來滿足國內大量、繁雜的手術需要,為我國患者提供更安心的保障。
而這些無法被有效滿足的期待,逐漸演變成了當下中國外科醫生所面臨的困境。那么,未被滿足的需求如何能盡快落地,讓他們的愿景實現得快一點,再快一點……
3、中國愿景中國實現,創新企業助推中國醫生成為外科「新主角」
在定制化的「中國需求」的驅動下,中國企業不斷苦練內功,快速響應,推進實現醫生的「Dream 器械」,輔助中國醫生完成更快、更優、更高效的外科手術。
舉例來說,在微創手術中,醫生會針對部分組織進行必要的預壓榨處理,以實現更好的切割吻合效果以及止血效果。但在一些特殊生理病理條件下,預壓榨時間也會相應延長。比如在胰腺切除過程中,如果胰腺纖維化嚴重,醫生需要對堅硬的組織進行緩慢均勻的、長時間的按壓,以便將硬化的胰腺組織完全夾閉。
如果使用傳統的手動及電動吻合器進行操作,醫生需要保持一定力度的手動按壓,不僅消耗體力,也難以保持均勻、恰當的速度和力度,從而影響整個夾閉效果。
中國患者基數龐大,這種問題在每天連軸轉的中國外科醫生手術臺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國內企業捕捉到了這一臨床痛點,有企業在2020年率先推出了電動吻合器的電動夾閉、智能預壓榨功能。通過一鍵操控,可以輕松通過電動方式完成較長時間內的均勻夾閉。特別設計的15秒智能壓榨功能,在完成后還能給出清晰提示,醫生不必擔心時間不充分,能更專注于手術本身。
雖然工業科技的邊際效應遞減,新型設備技術來源漸少,但臨床的需求從未停止,患者的手術無法等待,這對所有創新實踐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中國強大科技生產力的支持下,供應鏈基礎不斷夯實,給各個領域的強盛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高鐵、航天等領域的技術已經在世界獨占鰲頭。
在外科醫生創新需求的驅動下,本土創新企業不斷涌現,中國外科也有望在世界舞臺上獲得令人矚目的嶄新地位。
而更加勇往直前、更加勤勉精進的中國外科醫生,也將在此助力下,成為未來世界外科的新主角。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jiankang/38357.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