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說看不清東西,家長的第一反應會是什么?
想必很多家長都會認為孩子近視了,帶孩子去配眼鏡。
但如果孩子戴了眼鏡還說看不清呢?家長這時候一定要第一時間帶孩子去醫院,因為孩子很有可能患有這種眼病——弱視!
弱視是一種發育性疾患
孩子的視覺發育是個漸進的過程,不是在一出生后,就有良好的視覺功能,而是隨著孩子年齡增長,接受到更多的圖像刺激,視覺神經系統才能逐漸發育成熟。
新生兒的視力是比較差的,1個月大的嬰兒視力僅為0.05-0.1,多靠氣味和聲音來判斷周遭環境。2~5歲時開始有了空間概念。此時雙眼視覺發育最為旺盛,視力大約達到0.5-0.6,已經逐漸接近成人視力,一直到五歲視力大約為1.0,各種眼部生理反射已形成并趨于穩固。6~7歲時進入成人的視覺;而立體視功能到9歲才可達到正常。
孩子在視覺發育期內由于單眼斜視、屈光參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覺剝奪等異常視覺經驗引起的單眼或雙眼最佳矯正視力低于相應年齡正常兒童,且眼部檢查無器質性病變,我們稱之為弱視。
弱視在孩子的視覺發育期間內均有可能發生,一般較多在1~2歲就開始,而且發病越早,弱視的程度可能就越嚴重。
弱視和近視有什么區別?
一般來說,近視可以戴近視鏡來矯正,一旦戴上近視鏡后視力是可以達到1.0的。但是弱視不一樣,弱視即使把近視或者遠視的屈光不正全部足矯之后,視力仍然達不到1.0。簡而言之,弱視的孩子,不戴眼鏡時視力差,戴了眼鏡視力仍然差。
和單存近視的孩子相比,弱視孩子雙眼視功能受損,立體視覺、手眼的協調能力都弱于正常值,他們無法辨別事物的遠近、高低、前后、深淺、凹凸,生活在三維世界卻只能看到二維的畫面。例如打羽毛球,弱視的孩子沒辦法準確判斷球的位置,眼睛的定位和判斷力差。
如何及早發現孩子弱視?
弱視多見為單眼,家長可以有意識地通過“厭惡實驗”來發現問題:用障礙物交替遮蓋孩子的雙眼,當蓋住一只眼睛,孩子表現出明顯的厭惡和反感,就提示孩子兩只眼看到的東西不一樣清楚,可能存在弱視。
除此之外,在孩子兒童時期,若出現以下情況也需高度重視:
1)寫字常出現重疊、不整齊、不成行,尤其對于一些筆畫密集的字,孩子無法正確書寫,分不清是一橫還是兩橫;
2)走路時看著深一腳淺一腳,經常磕磕碰碰,容易摔跤;
3)孩子有內斜視,也就是對眼;
4)看遠看近都很吃力,喜歡湊近看東西,或者瞇眼看、歪頭看。
上海和平眼科醫院眼科專家溫馨提醒:弱視的治療須根據弱視的類型及弱視眼的注視性質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其治療貴在“早”和“堅持”,3~6歲是理想治療時機,6~12歲有治愈希望,12歲以后則很難治愈。在把握好治療時機的基礎上還需持之以恒,斷斷續續地治療或終止治療,都會耽誤病情。
陳培正 副主任醫師 (師從國際眼科科學院院士、我國斜視與小兒眼科專家趙堪興教授)
擅長領域:對兒童近視、遠視、散光的診治和角膜塑形鏡的應用具有豐富的經驗,成人及小兒各種類型斜視及眼球震顫顯微鏡下行微創矯正手術;弱視個體化治療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jiankang/28078.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