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心臟搭橋,不少患者就想到了開胸鋸骨,并為此膽戰心驚,望而卻步。近日,福建省立醫院心外科、心內科團隊聯合完成了一場“雜交手術”。這場小切口不開胸骨即完成了心臟搭橋,以極小的創傷挽救垂危的生命。
最近1個多月,64歲的陳大爺反復出現胸悶、氣促的感覺,就連日常爬樓梯、散步的活動都已經沒辦法正常進行,嚴重影響了他的生活質量。于是他來到福建省立醫院求診于吳志勇、丁杭、蔣輝和程章波主任心臟團隊。
經過心臟冠脈造影檢查,發現陳大爺的病情屬于前降支彌漫病變,近段遠端完全閉塞且合并了前降支動脈瘤形成,回旋支近段中部至近端遠端有多發狹窄的情況。這樣的病變無法進行單純的心臟冠脈介入治療,只能進行心臟搭橋手術。
在狹窄堵塞的冠狀動脈各分支中,前降支是最為重要的一根血管,它供應了左心室70%的血供,陳大爺嚴重的前降支病變使他急性心梗、致死性心梗的概率大大提升,危險程度十分高。單純的藥物治療已經難以幫助他恢復健康,手術治療勢在必行。但是一般的開胸搭橋手術,胸口正中長達20厘米的切口,鋸開胸骨進行,巨大的創傷及風險令陳大爺望而卻步。
福建省立醫院心臟內外科專家團隊一起研究了陳大爺的具體病情,建議進行雜交冠脈搭橋手術(Hybrid技術)治療,即在陳大爺心臟的前降支上進行心臟搭橋手術,保證前降支的血管的正常使用,其他的血管采用介入治療。
程章波主任認真地傾聽了陳大爺的想法,綜合考慮了陳大爺及其家屬的訴求。經過各位專家的評估、商討后決定,決定由心外科、心內科團隊聯合,為陳大爺進行一場微創且效果不輸于傳統開胸搭橋的 “雜交手術”,各科室各司其職,通過介入和開放手術結合的方式,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大爺你放心啊,這個手術是不用鋸骨頭的微創手術。切口長度一般在5厘米左右。創傷小、恢復的也比較快。手術成功以后呢,血管的十年通暢率在95%以上,對遠端的冠狀動脈形成保護,在保證手術效果的前提下,把對您的創傷也降到最低啦。”程主任對陳大爺詳細的講解手術的信息,陳大爺也逐漸放下了忐忑不安的心:“程主任這么負責細心,這下可就放心多啦!”
考慮到陳大爺的身體狀況,手術須分兩次完成。各科室“大顯神通”,在各自的優勢下,為陳大爺開通“心”路。
為了保證心臟上最重要的一根血管—前降支的通暢,首先需要進行微創的外科搭橋手術,心臟外科丁杭、程章波主任團隊在陳大爺的左側胸部乳頭下方切開個小口,在這個小口里完整地取下左側乳內動脈,然后在跳動的心臟上 “飛針走線”,熟練地在完成左乳內動脈到前降支的吻合,每一步操作都縫合嚴密、精準無誤,至此,便打通了陳大爺最重要的那條“生命通路”,因而左乳內動脈到前降支的吻合血管也叫做“金橋”。
有了心臟前降支血液供應的保障,心內科做介入治療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吳志勇、蔣輝主任團隊通過陳大爺的手腕處的一個穿刺針眼,在心臟放置支架,完成回旋支介入治療,徹底完成了冠狀動脈各支的完全血運重建。
外科在動脈橋手術上“飛針走線”,內科在有“金橋”血管的保護下可以更安全地去處理多支血管,使血管更加完全。病人的心肌保護也更加完善,不僅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同時也大大保證了治療的遠期效果。
在醫護人員的觀察治療下,陳大爺恢復迅速,外科術后1天就能夠正常飲食和下床行走。
“沒想到能恢復這么快,實在是太感謝了,還有所有照顧我的醫生、護士也都辛苦了!”陳大爺爽朗的聲音從病房發出,“這下不擔心我這身子骨去公園溜達了!”出院這天,陳大爺對醫護人員贊不絕口,笑容滿面地握住了醫生的手,和他們進行了告別,語氣中充滿了感激和喜悅。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fujian/41626.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