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時報》研究員辛夷
國潮興起,國貨化妝品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最近幾天,韓束母公司,成立近20年的國貨化妝品公司——上海上美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香港證券交易所遞交招股說明書,申請在港股主板上市。《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2018年至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該公司除2019年凈利潤實現盈利0.75億元外,其余年份均為虧損狀態,目前累計虧損338億元。。
本次IPO,上海上美的募集資金將用于品牌建設,進一步貫徹多品牌戰略,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同時,還將用于提升研發能力,保持品牌的持續創新,增加銷售網絡的廣度和深度,改善數字化及信息基礎設施等。
針對上述情況,《投資時報》研究員電郵溝通提綱至上海上美相關部門,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公司回復。
收入集中于三大支柱品牌
上海上美前身為上海卡卡化妝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并于2020年12月正式改制為股份制有限公司。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在2020年,該公司是唯一擁有兩個護膚品牌年零售額超過人民幣20億元的國貨化妝品公司,并且自2015年至2020年連續六年按零售額計位列國貨品牌企業前五名。
數據顯示,報告期內,上海上美的經營業績實現穩定增長各期收益分別為28.74億元,33.82億元,25.96億元,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長率分別達到了17.6%,12.7%
擁有近20年運營歷史的上海上美,成功創立韓束,一葉子及紅色小象等多個知名品牌除此之外,為應對消費者對優質功能產品的需求增加,該公司還推出高肌能,安彌兒及極方,拓闊敏感護膚,中高端懷孕期護膚和護發產品類別的產品范圍預計2022年,該公司還將推出三個新品牌
但從收益來看,該公司營收還是主要集中于韓束,一葉子及紅色小象。
報告期內,韓束營業收入分別為9.20億元,13.33億元,11.37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32.0%,39.4%,43.8%,一葉子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0.51億元,10.07億元,6.45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36.6%,29.8%,24.9%,紅色小象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17億元,7.66億元,5.80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18.0%,22.6%,22.4%而其他品牌各期占比僅為13.4%,8.2%,8.9%
可以看到,韓束的營收占比呈現增長趨勢,2021年前三季度占比已達43.8%,幾乎支撐起了該公司近一半的營收,明顯高于一葉子,紅色小象營收占比。同時,逸仙電商還存在獲客成本上升,線上線下經營失衡等問題。
相反地,上海上美在其他品牌的收入上卻呈現出明顯的下滑趨勢,營收占比已縮減至10%以下。
營收依賴韓束,其他品牌不斷縮減,這一狀況似乎與上海上美一直主張的多品牌戰略有所背離且在化妝品市場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上海上美能否保持其現有產品的競爭力尚未可知
上海上美按品牌劃分的收益情況
高額營銷費用拉低凈利潤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上海上美毛利分別為17.49億元,21.87億元,16.92億元,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同比分別增長25.0%,13.7%各期毛利率水平也較高,分別為60.9%,64.7%,65.2%
在營收及毛利高速增長的同時,上海上美凈利潤卻偏低報告期內,其各期凈利潤分別為1.14億元,2.65億元,2.85億元,凈利率分別為2.1%,6.0%,9.6%
上海上美這種高營收高毛利,凈利潤卻偏低的情況或許與該公司居高不下的營銷費用相關數據顯示,上海上美各期銷售費用分別為13.25億元,15.36億元,11.19億元,占營收的比例分別為46.1%,45.4%,43.1%
從銷售費用的明細可以看到,該公司各期營銷及推廣開支分別為8.03億元,10.70億元,7.35億元,占營銷費用的比例均超過六成。
縱觀上海上美的營銷之路可以發現,其在營銷上的花費可謂毫不手軟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韓束以5億元高價冠名《非誠勿擾》,刷新中國電視廣告費用的記錄,后續也不斷贊助多檔熱門綜藝及電視劇進入電商直播后,上海上美也是緊跟直播的步伐,在2019年建立自己的直播間,并且陸續開展與頭部專業主播的合作
大規模的營銷推廣為上海上美品牌帶來了更多的流量及曝光,但高額的營銷費用也使得該公司盈利狀況表現不佳。從最新二季度財報中也能看出,逸仙電商營收增速雖然亮眼,但與巨額營銷費用支出相比還遠遠不夠。
在大規模營銷的同時,上海上美的研發費用則呈現下降趨勢數據顯示,該公司各期研發投入分別為8290.00萬元,7740.00萬元,7170.00萬元,各期僅占公司營收的2.9%,2.3%及2.8%
上海上美銷售及分銷開支明細
營銷依賴線上渠道
招股書顯示,上海上美通過在線渠道及線下渠道銷售產品線上渠道包括線上自營,線上零售商,線上分銷商,線下渠道包括線下零售商,線下分銷商
報告期內,上海上美在線渠道的銷售貢獻了大部份收益并經歷快速增長其收入分別為15.05億元,25.43億元,18.93億元,占當期總收益的比重分別為52.4%,75.2%,74.1%及72.9%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該公司線上渠道主要通過與電商平臺的合作,在天貓,抖音,京東及快手開自營店,在天貓超市,京東及唯品會上簽約第三方零售及分銷商等。
相反地,上海上美線下渠道各期收益分別為13.14億元,7.70億元,6.27億元,占比分別為45.7%,22.8%,24.2%,收益出現明顯的下降。
上海上美的線下零售商主要包括大型超市及化妝品連鎖店,例如,在4000多家屈臣氏門店展示銷售該公司產品不過,其線下渠道呈現明顯縮減趨勢,各期線下零售商分別有90名,64名,54名,線下分銷商分別有849名,725名,557名
借助線上渠道,上海上美確實在營收上取得了不錯的業績但是,伴隨著網民數量增速放緩,線上渠道流量或將難以持續增長在線下渠道削減的情況下,未來上海上美將如何保持業績增長仍待觀察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finance/21610.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