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幫三十歲小年輕讓大國又添一重器
2020年7月12日21時25分,在三峽集團福建福清興化灣二期海上風電場,現場一片沸騰。
現場研發團隊負責人余業祥回憶道,雖然環境很惡劣,時間緊張,壓力大,任務重,但順利并網的那一刻,成就感和欣慰足以支撐他們繼續堅持下去。
我國投入運行的首臺10兆瓦級,亞洲單機容量最大的海上風電機組的成功并網發電不僅刷新了我國海上風電機組單機容量新紀錄,也標志著我國已完全具備10兆瓦級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自主研發,制造,安裝能力,實現歷史性跨越,躋身世界第一方陣。
這份驕人成績的背后,是東方電氣一支平均年齡只有30歲的研發團隊,憑著一股不服輸的韌勁,熬出來的成果,讓中國制造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再次實現了技術突破。
立項初期,定位是自主開發8兆瓦等級海上風電機組當時,我國海上機組容量在5兆瓦左右,競爭力不強,國外一流風電整機廠商在海上風電領域已經走在前面,功率等級達到8兆瓦,葉片,發電機,變槳系統等關鍵技術被國外壟斷
研討會上,大家一致認為不能總跟著西方國家走,東方電氣有60多年發電設備研制的深厚積淀,為什么不能從5兆瓦跨過8兆瓦直接到10兆瓦,擺脫長期跟跑的局面。
2018年8月,在時任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長兼總經理,水力發電設備研發領域專家賀建華的主導下,團隊決定自主跨代開發10兆瓦級海上風電機組。
回想起10兆瓦機組的研發,研發隊成員們用煎熬來形容。
機組配套葉片的研制三改設計,只為追求性能最優的葉片伴隨著機組功率的增大,對配套葉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因為前所未有的制造難度,東方電氣試制的前兩支葉片都以失敗告終,這給研發人員帶來很大的打擊
為了攻克難關,研發人員每天連續幾天吃住在公司,扎根生產現場,守著鋪放碳布,反復檢查,終于找到了那個細微至毫米的病灶,研究制定優化措施,完成葉片制造,通過各項試驗測試。
整機機艙結構布局設計就進行了至少3次顛覆性的方案設計,每次都是推翻重新開始為了設計出結構最優,重量最輕的主機架,主機架的模型總共改了約70多次
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還要克服海上高溫,高濕,高鹽霧,變化莫測的環境帶來的一系列難題。
終于,2019年9月25日,東方電氣自主研制的國內首臺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下線,為新中國70周年華誕獻上了一份特殊的禮物。
研發,生產完畢后,又面臨新的挑戰如此大的海上機組在國內安裝是首次
海上天氣狀況波詭云譎復雜多變,時常連續幾天的大風,而風電吊裝對風速的要求較高,特別是吊裝風輪為了不錯過每一個吊裝窗口期,現場白加黑24小時輪流值守
在空間有限的安裝船上,將3支90米長的葉片組裝在輪轂上,每支葉片上184顆螺栓需安全平穩地安插在與之對應的螺孔內組裝好的風輪,直徑185米,重達226噸,要一次性吊至距離海平面115米的高空
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自2020年7月12日投運以來,各項指標優異,已經累計發出5000多萬度清潔能源目前,10兆瓦機組在福建長樂海域投入批量應用,是中國第一個批量使用10MW等級的風場
基于成熟的10兆瓦平臺,東方電氣后續又開發了13兆瓦的海上風電機組,今年也要實現并網發電,能滿足2.5萬個三口之家一年的家庭正常用電,每年就減少燃煤消耗1.3萬噸,減少碳排放3.5萬噸。
2022年01月06日 T03 版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finance/19127.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