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華創證券公共環保行業參考書系列中的第一篇,也是新能源運營商的風電文章。
我們首先梳理了風電行業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了風電行業的盈利模式并拆解了主要影響因素,然后深入縱向挖掘了各個影響因素,并通過回顧風電行業的歷史,旨在加強投資者對風電行業的投資判斷。
行業基礎知識:中國風能資源稟賦優質,儲量巨大我們從風力發電的原理出發,分析了風力發電產業的優勢和劣勢,描繪了風力發電的全產業鏈圖
風電行業利潤框架:基于火電三要素模型,重新定義風電行業風電三要素模型,最終得到風電行業利潤驅動因素:利用小時數,投資成本,電價。
風電行業目前的增長邏輯:從碳中和出發,結合風電三要素模型,疊加碳市場CCER交易,結合國際比較,展望未來風電的高景氣發展。
碳中和:碳中和下風電景氣度持續提升預計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高峰時,風電裝機容量可能達到8億kWh,風力發電占15%,2060年實現碳中和時,風電裝機容量可能超過20億kWh,風力發電占比將超過30%根據用電需求,預計風電裝機容量將增加50GW左右,2021年至2030年每年,2030年至2050年,風電裝機容量將增加60GW左右,每年,從2050年到2060年,風電裝機容量每年將增加25GW左右
風電新三要素模型:降本潛力依然存在,消耗有助于穩定利用小時數通過分解LOCE,從投資,運營,電價和用電量等方面分析了電力成本的變化趨勢消費方面,高壓電網建設將完善風電輸送大動脈,儲能將進一步提高風電消費水平
CCER交易:利潤將進一步增加根據富能長樂c區海上風電項目測算,當CCER單價為25—30元/噸時,可實現年新增收入2531.6—4430.4萬元,較未進行CCER交易的項目高3.7%—6.5%
國際比較:以全球風電標桿丹麥為例,探索REITs推動風電發展的新途徑丹麥依靠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發展模式,建立了自己的風電帝國從自上而下方面來看,政策支持將為風電發展提供保障
另一方面,民間資本為風電發展提供新動能伴隨著REITs在中國的成功落地,預計未來風電企業將通過社會資本重新賦能,助力風電發展再上新臺階
歷史回顧:
世界風電發展:80年代歐美發展風電20世紀下半葉的石油危機催化了風力發電的快速發展2000年后,可再生能源在世界各地區迅速發展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總裝機容量是2000年的3倍近五年風電裝機再次大幅增長,2020年全球風電裝機將增長111.03GW
中國風電發展:1986—1993年:早期示范階段,2000年前后:在產業化探索發展階段,國產化進程加快,2005—2015年:大規模開發調整階段,有第一次搶裝,但由于盲目擴張,進入三年調整期,2015年至今:陸海協同發展階段,海上風電崛起。
投資建議:建議關注以風電運營為主的大唐新能源,節能風電,海上風電龍頭中廣核新能源,三峽能源,龍逸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finance/10481.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