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悲傷叫“大學讀著讀著,專業卻沒了,一不小心,竟然成了“絕版畢業生”。大學四年,有的專業畢業后各大企業搶著要,有的專業甚至還沒讀完就被社會淘汰,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尷尬局面……近幾年,大學專業面臨“大洗牌”,越來越多的專業成為“絕版”。根據教育部2018-2022年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近5年共有3030個本科專業被撤銷,其中,2022年共撤銷925個本科專業,創歷史新高。
數據來源:麥可思研究院
1、專業裁撤背后是就業的失意
高校撤銷專業的原因多樣:首先是招生不足,在撤銷的專業中,不少是無人問津的“調劑大戶”專業,錄取分數年年墊底,甚至可能出現降分錄取的情況,即便這樣,還是有專業完不成招生計劃。其次是專業定位問題,部分專業存在交叉學科定位模糊,教學定位空泛不符合實際。第三是與社會發展不匹配的問題,陽光高考網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國共有547個高校開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畢業生規模高達每年34000-36000人,但專業滿意度整體偏低,主要原因是該專業學生工作薪資低、就業滿意度低、從事與專業無關工作比例高等。最后,就業質量低才是裁撤主因:就業質量是影響專業存亡的重要客觀依據。無論原因如何,專業撤銷都是為了符合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和高校辦學定位。未來,專業優化調整力度將進一步加大。
2、IT專業逆勢新增,積云教育緊跟就業大趨勢
事實上,專業調整是很正常的事情,為了適應就業市場需求、國家政策變化以及高校管理辦法等,高校需要隨時對專業進行動態調整。撤銷之外,自然也有新增。有機構數據顯示,近十年,共有265種新專業納入本科專業目錄,人才培養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適應度明顯增強。相關數據顯示,近五年新增最多的專業是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人工智能、機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大數據管理與應用??梢园l現,新增數量前五個專業均與互聯網領域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各大高校紛紛成立了相關研究機構,專注人工智能的細分領域或以自身學科特色與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比如北京協和醫學院專注于人工智能與醫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主要研究煤礦智能化采掘等。高校開始致力于搭建一個貫穿產業、教學、科研三者合一的有機生態,選擇“校企合作”強強聯手的方式,將科研力量與項目經驗相結合,更好培養AI技術人才。
數據來源:麥可思研究院
未來,無論是哪一個行業,都不可避免地要步入數字化、智能化。積云教育乘勢而上,開設面向大學生人群的人工智能、前端開發等專業,助力更多年輕人抓住就業機遇,開啟全新職場薪未來。
3、選擇積云教育,掌握出彩人生
未來,大量數字化、智能化崗位將呈現“井噴”式增長,相關人才需求更加旺盛。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落地應用,互聯網進一步結構升級,將打造新的產業生態和價值空間,幾乎可以肯定,互聯網人才需求會改變,絕不會消失。
打鐵還需自身硬,就業還需自身強。相比行業發展,大學生更應該關注自身能力能否滿足企業需求。積云教育針對當前就業環境和時代趨勢,開設了6大熱門專業,包括人工智能、短視頻運營、前端開發、短視頻+直播運營、JAVA 大數據、全棧開發,為廣大學員提供領先的IT學習平臺和廣闊的職業發展平臺。積云學生來自各行各業,他們曾經或苦于就業門檻,或處于職業迷茫,但最后都選擇了積云教育,并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行業紅利雖然可以成為成功的墊腳石,最關鍵的還是自身能夠把墊腳石整合成階梯的能力。選擇積云教育,學一門過硬的IT技術,擁有出彩人生!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caijing/42744.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