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制圖 侯小科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春華
8月天氣正炎熱,吉達曲波沒有待在涼爽的涼山州昭覺縣老家憑著電焊和砌磚的手藝,他在山東一個建筑工地找到了工作,每個月有5000—7000元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都有著落,這還要感謝政府的免費培訓呢
吉達曲波家住涼山州昭覺縣,兄弟姐妹8人,他是長子去年一家人易地扶貧搬遷到沐恩邸社區,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房但吉達曲波仍感覺經濟壓力較大,最小的妹妹剛3歲,另外6個在上學,父母又沒有固定工作,算上各項幫扶政策,一家人每月各種開支也要五六千元對吉達曲波來說,掙更多的錢,減輕父母的負擔,資助弟妹們上學,是他這幾年最牽掛的事
起初,他去了山東一家食品廠工作,但是因為技術含量低,工資不高去年底,他聽說家鄉人社部門組織了免費技能培訓,立刻趕回來報名學習電焊和砌磚技術今年7月,他再次前往山東,順利在一個建筑工地找到新工作,工資也比在食品廠工作時漲了不少
和吉達曲波一樣,吉克木果也通過免費技能培訓改變了生活他們一家7口人是去年從懸崖村搬遷到沐恩邸社區的為了照顧年邁的父母和上學的孩子,他選擇就地創業,在沐恩邸社區開起雜貨鋪,而人社部門舉辦的電商知識培訓正對上了他的痛點在系統學習了網絡直播知識后,他正計劃著多渠道增收,把雜貨鋪交給妻子經營,自己則依靠懸崖村的旅游開發,開展網絡直播帶貨
吉達曲波和吉克木果都是昭覺縣沐恩邸社區易地扶貧搬遷人群中的年輕勞動力,是家庭經濟支柱而全省像他們這樣的易地搬遷勞動力,共有29.9萬人他們的就業,不僅關系到家庭增收,也與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息息相關
搬得出是前提,穩得住是關鍵,過得好是目的省人社廳堅持把學黨史辦實事解難題和促進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后續治理就業增收結合起來,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聚焦原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原深度貧困地區,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大中型安置點,分區分類精準施策做好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群眾就業增收
開展更加精準的就業創業培訓,就是促進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群眾就業增收重要舉措之一。
我們研究制定搬遷勞動力年度培訓規劃,分層分類開展全覆蓋培訓省人社廳相關人士介紹,該廳對搬遷勞動力開展送訓上門培訓專班以工代訓,還強化培訓與就業聯動,力爭培訓一人,就業一人
對于更多有就業意愿的搬遷群眾來說,今年推出的131舉措將覆蓋到全省所有搬遷勞動力省就業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根據省人社廳印發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后續治理就業增收工作方案》,從2021年起,每年為有外出務工需求的搬遷勞動力至少提供1次職業指導,3次適合的崗位信息,1次免費培訓,每年在大型以上集中安置點開展專項招聘活動2次以上,幫助有就業意愿的未就業搬遷勞動力實現就業,幫助已就業的搬遷勞動力穩定就業,幫助有勞動力的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促進搬遷勞動力就業水平穩中提質,實現有勞動力的搬遷家庭至少1人就業的目標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caijing/18808.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