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半導體產業大國,需求量占全球芯片50%,但由于國外技術壟斷,我國半導體材料嚴重依賴于進口,因此各個行業發展受到了嚴重限制。在此背景之下,為加速半導體國產化替代,華微電子勇擔領頭羊大任,積極進取、開拓創新,不僅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還為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添磚加瓦。
櫛風沐雨五十余載,篳路藍縷砥礪前行。從初創時期的一窮二白到今天總資產近61.1億元、員工2000余人,華微電子歷經行業起伏,創造輝煌的企業成就。
我們心里有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就是我們做半導體的從業人員有這種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我們心里都在默默地想一件事情,為員工、為員工背后的家庭創造更好的生活,為地方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為民族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添磚加瓦。華微電子董事、首席執行官于勝東說。
華微電子是一家以生產研發功率半導體器件及功率集成電路為核心業務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其前身是成立于1965年的吉林省吉林市半導體廠。至今,華微電子已經走過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歷程。
企業能有今天的經營狀態和成就,是幾代工程技術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談及創業歷程,于勝東感慨萬千。
時間回溯到20世紀60年代初,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突飛猛進,國家在全國范圍內布局建設為國防產品配套的半導體產業。為填補吉林省晶體管生產的空白,1965年初,吉林市開始籌建半導體廠。
吉林市半導體廠成立后,僅有的28名職工外出到北京等地學習硅整流二極管制造工藝。他們滿載委托和信任,開始新探索和追求。學習歸來的他們立即投入到緊張的建廠籌備和產品試制工作中。
當時,吉林市為建半導體廠,把吉林市表廠遷走,老樓沒有進行裝修。因為生產對潔凈度要求較高,我們就在兩個樓后面的一個澡堂子里成功試制出硅整流二極管。回顧創業之初的崢嶸歲月,華微電子黨委書記王桂蓮記憶猶新。
硅整流二極管的成功試制填補吉林省晶體管生產的空白。也就是從那時起,華微電子澡堂子里鬧革命,雞窩里飛出金鳳凰創業佳話流傳開來。
王桂蓮回憶,盡管創業期的團隊里僅有5名共產黨員,但他們拼搏奉獻、身先士卒的模范帶頭精神感染所有人,而且這份優良的傳統一直延續至今。
員工是企業的基本細胞,其活力的大小影響著企業的生命力。創業初期,東北地區建有十多家半導體廠,時至今日,只有華微電子在一無產業環境和市場優勢,二無資源優勢的條件下生存下來,并逐步發展壯大,是東北地區碩果僅存的整建制半導體企業。
2001年3月16日,隨著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鐘聲的敲響,華微電子成功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為國內功率半導體器件領域首家上市公司。
在過往的56年中,華微電子初心不改砥礪奮進,伴隨黨和國家前進的步伐茁壯成長,專注功率半導體全產業鏈發展,不斷突破自我、開拓進取,承擔多項國家半導體技改項目。
如今,華微電子總資產近61.1億元、員工2000余人,被認定為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國家創新型企業、國家企業技術中心、CNAS國家認可實驗室,已成為全國最具影響力的半導體IDM企業之一、我國功率半導體器件行業中的領軍企業。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caijing/17809.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