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召開“教育這十年”“1+1”系列發布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了學前教育十年改革發展取得顯著成效:2021年農村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90.6%,不斷擴大城鎮普惠性資源,增加普惠性學位416萬個。
“但是我國的學前教育資源總量、特別是普惠性資源還存在不足。隨著三孩政策的落地實施,區域性、結構性資源矛盾問題會進一步凸顯,這就是我們的重要挑戰。”呂玉剛表示。
好在隨著智能科技的發展,教育資源的差距可以借力智能科技得到有效彌補。
小馬陪練AI用極致的智能科技,讓音樂教育在更大程度上走進尋常百姓家。小馬AI陪練也曾公開表示:“我們期望讓音樂教育回歸到普惠意義上。政策利好會帶來發展助力,而音樂和素質教育的本質是提升人的生存價值,唯有做到普惠教育,才能讓音樂教育的這個功用得到最大程度發揮。”
彌補師資
盡管政策大力推進教育普惠,但偏遠地區仍存在教育資源匱乏的問題,首先主要集中在師資短缺方面。這些學校中,從正規師范院校畢業、受過藝術專業教育的教師極少。鄉鎮以下的學校幾乎沒有藝術教師。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指出:師資水平是人民群眾最在意的教育公平問題,而學校之間的師資差距主要表現在“音體美師資”“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教育水平”等方面。如何實現更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鄉村師資水平提升、音體美師資的引入成為關鍵。
作為中國最早開展“互聯網+音樂藝術輔導”的服務機構,小馬AI持續發力縣城及農村偏遠地區,始終專注于普惠性音樂藝術輔導。自創立以來,小馬AI陪練對縣城鄉鎮美育資源的補充,不僅幫助孩子們體驗到了真正全面的音樂之美,惠及了千千萬萬縣城及鄉鎮等偏遠地區的孩子,還對于改善區域性師資不足、教育理念和方式落后等問題起到了有效的補充作用。
科技賦能
另一個矛盾則集中在基礎設施和現代化教學資源配置不足。
一些中小學重視基礎設施和信息化建設,但對藝術教育軟硬件開發投入少,沒有建立學校體育藝術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沒有開展學校體育藝術教育的場地場館、設施設備達標工程的創建及評估工作等,學校藝術教育缺乏應有的物質保障。有的學校甚至沒有師資和設備,藝術教學無法實施。
縱觀音樂教育行業發展,互聯網技術對市場細分、格局變化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有專家表示,中國音樂教育行業正朝著數據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未來將會有線上線下的進一步融合。
小馬AI陪練將美育與互聯網科技不斷融合,用更低的成本,為眾多孩子提供了提升自我的機會,讓更多的人接觸到了音樂,對音樂產生興趣。
在高精度識別匹配算法支持下,小馬AI陪練音頻識別率高到95%,能有效糾正孩子錯音、節奏等問題。兼顧便捷與出色的輔導效果,學習費用也更便宜,小馬AI陪練因此備受家長孩子追捧。
市場動力
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藝術課程時長要達到九年課時總比例的9%-11%,這個比例甚至超過英語的6%-8%。
在政策的妥善引導下,素質教育備受關注,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音樂教育市場規模已達1133.8億元。音樂教育市場作為素質教育的重點賽道之一,將迎來大力發展機會。
在此背景下,小馬AI陪練始終領跑在線音樂藝術輔導賽道,以智能科技賦能在線音樂陪練服務,服務已覆蓋全國大部分省市自治區。
小馬AI陪練不斷拓展下沉市場、重新定義AI教育、持續用科技的力量賦能音樂藝術輔導的市場戰略,將得到政策和市場需求的進一步驗證和推動。且在不斷地滿足市場需求。
未來,小馬AI陪練將繼續推動音樂與智能科技不斷融合,用更低的成本不斷助力教育普惠,借助智能科技為越來越多的孩子提供提升自我的機會,為中國的藝術文化事業獻上自己的一份力。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beijing/26410.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